重庆日报网 > 文脉 > 正文
打通古今相续的文脉
来源:重庆日报
时间: 2018-01-17 01:15:01 | 编辑:王俭林

读到《思君下渝州——探寻重庆古诗地图》,欣喜之余,感动油然而生。

因工作关系,多年来我一直留意收集与重庆相关的古代文献,曾沿着巴人及其先辈巫人生活与迁徙的路线,从巫溪出发,顺大宁河、长江、清江、阿篷江、乌江、嘉陵江,对重庆、湖北和四川南充、阆中等地做过寻访。2015年,还与几位同道一起编辑了《渝州历代诗文选》一书,对以渝中半岛为中心的重庆主城留下的诗歌、散文进行了梳理,出版后受到读者好评。但也因工夫下得不够,资料收集不全,鉴别分析不细,留下不少遗憾。真心期待有专门机构和更多的有志者,一起来把重庆的历史文脉梳理得更清晰,更好看。没想到这样的期待很快就成了现实,这个专门机构就是重庆日报,更多的有志者就是记者团队。

记者们走遍全市38个区县,行程逾万公里,采访数百位专家、学者,梳理出近万首古诗,最后绘成这张流淌着汗水、浸透着智慧、熔铸着历史文化精髓的“重庆古诗地图”。通过记者的实地采访,这张“地图”不仅把古代优秀诗篇描写的重庆历史文化作了复原,更把当代重庆人的文化传承进行了展示,由此打通了重庆文化古今相续的血脉。着实让人欣喜,笔者也受益匪浅。

以“渝中篇”为例,本书不仅把与渝中半岛相关的数十首古诗进行了梳理和论证,还把重庆城的自然地理、历史典故、当代风貌作了生动的对照展示。读者在欣赏朝天门、金碧山、洪崖洞、佛图关的诗歌意境同时,也获得了亲切、直观的体验。

对于这座城市的历史,“古诗地图”也把史书的记载,变成了具体可感的形象和考据充分的常识。李白《峨眉山月歌》有“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的经典诗句。这个“渝州”究竟是写的哪里?记者通过采访多位专家,确证了诗人笔下的“渝州”就是今天的渝中半岛。历史上,“渝州”作为城市名,是在隋文帝开皇元年(581)至宋徽宗崇宁元年(1102)间,在此前后分别叫过巴国、巴郡、江州、楚州、恭州,1189年之后才叫了重庆。而李白、杜甫、刘禹锡、李商隐等唐代大诗人恰恰在“渝州”作城市名期间到过这里,以饱含深情的笔墨写下诗篇,留给今人无尽的联想。

除主城外,这幅“古诗地图”还首次把渝西、渝东南、渝东北所有区县囊括进来,以诗歌的经纬线编织起重庆五彩斑斓的历史文脉。当我们手捧这幅“古诗地图”,吟着屈原《离骚》诗句遥望巫溪宝源山“巫咸将夕降兮,怀椒糈而要之”的情景,读着陶渊明《桃花源诗》游览酉阳桃源洞,踩着苏东坡的足迹登上丰都名山,顺着王尔鉴的指引遍赏“巴渝十二景”的时候,心中的感动久久难平。

这份感动既有对古代诗人深厚巴渝情怀的敬仰,也有对精心绘制“古诗地图”,尽力打通巴渝文化血脉的人们由衷的感激啊!(阿蛮)

延伸阅读: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