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日报网 > 重报声音 > 正文
发掘振兴书屋里的文化力量
来源:重庆日报
时间: 2018-01-08 01:22:40 | 记者:程正龙 | 编辑:周游

最近,巴南区丰盛镇桥上村的“振兴书屋”火了。它成了当地村民休闲最爱去的处所。据悉,“振兴书屋”是当地一返乡党员个人出资自建的公益农家书屋,书屋取名“振兴”,目的是号召大家为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一起努力,把家乡建设得更美好。(据《人民日报》)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描绘了乡村振兴的美好蓝图,让广大农民深受鼓舞。不久前结束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要加快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吹响了振兴乡村的奋进号角。将“振兴书屋”置于乡村振兴的背景下重新审视,就能发掘出其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以前,农家书屋对农民来说或许还是一个陌生的名词。如今,农家书屋如雨后春笋般在广阔农村涌现,极大地丰富了农民的文化生活。当前,各地结合脱贫攻坚,推动乡村振兴战略落地的活动开展得如火如荼,表现出了改变乡村发展现状的超强机遇意识和行动能力。从农家书屋这个载体汲取营养和吸收力量是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个突破口。

乡村振兴不是一句口号,要把乡村振兴的美好蓝图变为现实,必须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把振兴乡村的每一个环节、每一个细节做好,把各方面的力量都凝聚起来。

农家书屋,顾名思义就是专门为农村建设的文化阵地、为农民提供阅读服务的场所。一间书屋看似微小,但其对推动文化扶贫、缩小城乡文化差距、增强农民文化自信的意义不容小觑。特别是,在助力与服务乡村振兴战略上正在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振兴书屋”无疑就是农家书屋在农村“遍地开花”的一个缩影。

现实中,与发展产业、乡村治理等重点工作相比,农家书屋建设的作用不是特别显著,所以它往往容易被忽视。个别地方只是把农家书屋建起来,却没很好用起来,书屋变成了无人问津的“图书仓库”,甚至有的地方为了应付上级检查,搞形式、走过场,将农家书屋当做摆设。这样的行为倘若得不到有效遏制,任其发展,提升农民文化自信的愿望很可能就会沦为泡影,无法为乡村振兴提供不竭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不能光看农民口袋里票子有多少,更要看农民精神风貌怎么样。”一个农民良好精神风貌的养成,离不开他自身改变的强烈愿望,离不开浓厚文化的长期熏陶。而作为农民“文化粮仓”的农家书屋,无疑就承载着这样的使命。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时,要花大力气把农家书屋建设好、维护好、利用好,真正将其打造成为农民提升素质的“新阵地”、村风文明建设的“加油站”。

泰山不辞细壤,方能成其高;河海不捐细流,方能就其深。乡村振兴不是一句口号,要把乡村振兴的美好蓝图变为现实,必须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把振兴乡村的每一个环节、每一个细节做好,把各方面的力量都凝聚起来。一间“振兴书屋”的力量或许是微小的,但是只要农村涌现出更多的“振兴书院”“振兴合作社”“振兴电商”等平台与载体,越来越多人自觉加入到建设乡村的行列中来,乡村振兴就一定能迸发出更强劲、更持久的能量,让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美好愿景早日实现。

(作者系本报评论员)

延伸阅读: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