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日报网 > 旅游 > 正文
从卖木材到“卖生态”,重庆江津四面山变成“四季山”
来源:人民日报
时间: 2017-12-18 01:49:06 | 编辑:王俭林

人民日报昨日刊登文章,聚焦江津四面山生态保护

从卖木材到“卖生态”,重庆江津

四面山变成“四季山”

人民日报记者 王斌来 李坚

江津区四面山景区成了游人们休闲娱乐的好去处。记者 郑宇 摄 (本报资料图片)

山山相连,峰峰相绕,连绵百里,重庆江津四面山由此得名。植被丰、水质洁、空气纯,这里被联合国生态保护专家誉为“天然物种基因库”。

江津人珍惜四面山这份山水财富,坚定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种树还林、环境治理、景区升级。土生土长的洪洞村人谢代连,在山里生活了大半辈子,她从没想过,自己也能开农家乐当上老板,吃上“旅游饭”。“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在这里正成为一幕幕现实。

“砍树”变“护树”,山里的风景成钱景

四面山面积255平方公里,森林植被丰富,还拥有奇山、异水、红石等特色资源。守着一座生态富矿,怎么开发?

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四面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四面山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应声而出,明确在保护优先的原则下合理开发,严格执行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自然保护区规划等“七规统一”,制定核心区移民生态补偿政策、农家乐污染防治生态补偿政策、森林管理可持续发展补偿机制等,四面山开发与保护齐头并进。

16岁进入四面山森林经营所,黄昌禄已在山里呆了43年。说起大山的变化,黄昌禄感触良多: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主要工作就是砍树,然后运到县城贩卖,最多的时候森林所有100多名工人,都靠砍伐木材补贴家用。“树砍多了,水土流失越来越厉害,一下雨常会山体塌方。”提起以前,老黄直摇头。90年代,四面山开始发展旅游,逐渐叫停了砍伐。2004年,为了更好地保护森林资源,江津成立了四面山森林资源管理局,黄昌禄所在的森林经营所成了管护站,他也从伐木工变成了管护站站长,负责巡山防火和森林病虫害防治。生态好了,黄昌禄种了10亩猕猴桃,还喂养生态鱼。“一年收入近10万,日子比以前轻松,赚生态钱心里更舒坦。”他说。

从“砍树”到“护树”,从“卖山头”到“卖生态”,观念转变中,四面山的生态逐步恢复。目前森林面积达到40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95.8%,珍稀动植物资源2600多种,空气质量长期保持一级优良。

好生态带来了游客。借着四面山旅游发展的东风,谢代连所在的洪洞村有几十户人家发展起农家乐。村民不仅不再砍树,还自觉种树,美化绿化房前屋后。前不久,谢代连被聘用为洪洞村的河长,成为当地河道治理第一责任人,守护家乡的青山绿水。

打工变创业,打造旅游休闲“四季山”

四面山大洪湖景区桃花岛,依山傍水,幽静清新。向林海的度假村就在岛上,四层小楼,质朴典雅。“60间客房,最多可容纳125人住宿,是‘三星级’农家乐呢。”向林海嘴角扬起笑意,“今年收入就有110多万元!”

向林海是林海村人,曾在外地一家乡镇企业工作。“听说家乡发展旅游,我就萌生了回家干事的念头。”反复衡量之后,他回乡开办农家乐。“在家创业,方便照顾家人,收入不比外边少。”他说,过去山里没门路,村民都想如何走出大山;现在,村里有了产业,许多人都回来了。

头道村村民胡清泉直言:“回家当老板,以前想都不敢想。”胡清泉之前在外务工,一次偶然机会,他到杨梅之乡学到了杨梅种植技术。2015年3月,他回乡成立了亿泉杨梅种植合作社,种了近80亩。随着景点升温,来合作社采摘体验的游客越来越多。“今年纯收入近6万元,比在外务工强。家门口发展产业,生活有滋味、有奔头!”胡清泉说。

为了拓宽村民增收渠道,四面山管委会规划“一村一品”乡村旅游产业,错位发展商贸服务、健康养生、民宿餐饮、体验农场、休闲观光等业态,将四面山打造成为旅游休闲的“四季山”。结合山里农产品富硒特点,开发富硒猕猴桃、野生蜂蜜、金银花等特色农产品,引导农民发展富硒种养殖业。

坚守绿色底色,大山更有生命力

好生态带来了红火的好日子,江津更加呵护这份青山绿水,无论产业体系还是空间布局,都坚持让绿色成为发展底色。

2015年4月,一家房地产开发公司看中了四屏镇的生态环境,准备投资开发1500余亩旅游地产。四屏镇位于四面山旅游度假区的核心地带,地理环境优越。“这么大的投资,对四屏镇而言无疑是块诱人的蛋糕。”谈到这个项目,四屏镇负责人罗小菊记忆犹新,但在评审投资方案时,专家组发现,其建设模式需要大量砍伐现有森林,对四面山的“绿色”破坏严重。“当时在场的评审专家一致反对,大家的态度很明确,不能为了发展牺牲环境,特别是四面山经历了砍伐到保护的过程后,更不能重走砍树的老路。”罗小菊说。

在四面山景区内,餐馆严禁使用一次性餐具,沼气等清洁能源得到推广,电瓶船、手划木船、电瓶车等低碳交通工具成为出行选择。景区还设立了监察大队,聘请景区保洁员,对景区卫生实行分区负责制,坚持日产日清。开展污水连片整治工程,修建污水处理池,严格控制入河湖排污总量。加强植树造林,道路绿化美化,减少裸露土地。

林海村村民向发林从经营小旅馆起步,如今他的农家乐完成扩容升级,成为景区内为数不多的“四星级”农家乐。作为四面山农家乐协会会长,他这些年来最大的感受是,景区在提升品质,农家乐也在规范升级。农家乐产生的垃圾、污水,都要进行集中整治处理,生活垃圾日产日清。针对拉客、随意涨价等不文明行为,景区专门出台了管理措施,组建了农家乐协会,进行行业自律。“今年有两家农家乐临时涨价,接到游客投诉后,协会处罚了农家乐。”向发林说,要求严了,环境卫生、服务质量都比以前要好,每年都不需要去拉客喊客,全是口口相传的回头客。

“决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换取一时一地发展,践行绿色发展方式和全域发展理念,帮助山区群众脱贫,才能最终实现生态富民。”四面山管委会相关负责人说。

山青,水绿,生态美,百姓富,四面山的绿色发展版图愈发清晰。今年1—10月,四面山景区接待游客104.5万人次,同比增长19.7%;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2万元,同比增长11.3%。

(原载12月17日《人民日报》)

 

延伸阅读: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