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日报网 > > 正文
管理设施越来越智能 大数据分析越发精准 主城交通管理朝着智能化精细化方向迈进
来源:重庆日报
时间: 2017-12-15 03:15:10 | 记者:张珺 | 编辑:周游

  车辆在主城道路上行驶。记者 张珺 摄

  本周二,杨家坪-大坪公交优先道投用。重庆日报记者在早高峰体验中,明显感到公交车运行速度快于其它社会车辆。但是,相比前一天,公交车的平均车速究竟快了多少?

  “长江一路进城方向早高峰平均车速提高了37.4%,晚高峰提速18.3%。”市公安局交巡警总队指挥中心交通运行监测中心给出了答案。这个监测中心就像是城市交通的“大脑”,它实时吸纳路面交管设施收集的数据、互联网移动互联数据、交委出租车公交车出行数据,快速融合计算,最终得到更能够反映交通现实的数据,作为交管决策的重要参考。

  挖掘交通大数据价值,给驾驶员指路避堵

  12月13日晚高峰,打开某导航APP的驾驶员,收到了一条虎头岩立交附近发生一起车辆擦挂事故的推送消息。这一及时信息,立刻让经纬大道上百余辆前往渝中方向的小汽车改变了行驶路线,从而缓解了虎头岩片区的拥堵。

  这则推送信息,正是交通运行监测中心通过互联网出行运营平台给沿途车主精准推送的。总队指挥中心交通运行监测中心民警王世彬告诉重庆日报记者,通过分析各种交通大数据“原材料”,通过数据挖掘和现场视频监控确认,可以很快发现道路上发生的事故以及施工占道、路面积水等异常情况,然后通过互联网地图软件向用户及时发布实现交通诱导,尽量实现交通出行流量在路网中的均衡。

  不光是通过地图软件实时诱导,公安交管部门还应用移动互联网大数据,在主城区建设了27块交通诱导屏,可以让不熟悉智能手机的驾驶员,也能第一时间选择合理出行路线避堵。王世彬告诉记者,这些诱导屏每2分钟就会自动更新一次,就像手机地图一样,通过红黄绿等颜色,把道路情况传递给驾驶员。

  有了大数据的分析支撑,公安交管部门能够直观地看到城市道路由清晨的畅通到早高峰的拥堵,再到平峰时期的均衡整个过程。“在这些拥堵路段,车辆来自哪里、又将往哪去,在监测平台上可以观察得非常清楚。”比如,晚高峰从茶园江南新城往南坪的车辆,在内环四公里立交上堵得无法下道,通过监测平台可以发现,两个城市组团仅有内环这一条通道,上下班通勤交通量太大。

  透过交通大数据,交通管理者发现一个有意思的现象:出行高峰期,主城拥堵延迟指数全国排名靠前,而在平峰时期交通却比较顺畅,全国排名也在60名开外。此外,主城区85—90%的车流量以通勤交通为主。这些充分说明,在未来,重庆主城更应该提倡错峰出行来缓解交通拥堵。

  交通管理设施越来越智能,满足各方向交通需求

  经常在晚间从渝鲁大道进出重庆北站的出租车司机感觉到,通过海事局路口的等待时间明显减少了许多。总队秩序支队设施大队民警陈双告诉记者,这要归功于灯控路口可变导向车道控制技术。他说,以前的海事局路口,直行前往内环和左转前往重庆北站的车流量都很大。经过分析梳理发现,在晚高峰,左转车流量超过了直行车流量;而在平时,直行车流量要大于左转车流量。在充分调研基础上,公安交管部门设置了可变导向车道:晚高峰,可变导向车道成为左转车道;平时又变为直行车道,满足直行交通的需求。可变车道控制技术让该路口通行能力提高了10%以上。

  多车道汇入自适应控制技术,也在主城排堵中大放异彩。每个车道都匹配信号灯,交替分段放行车辆,“以时间换空间”,提高瓶颈路段的通行效率。如果哪条车道的排队车辆较多,地感线圈会自动传输信息,从而让该车道的绿灯时间更长,让车辆更容易通过。目前,黄花园大桥南桥头进入黄石隧道路口等主城32处路口运用了该技术,平均车速也提高了10%以上。

  此外,公交信号优先技术不但智能,更体现交通管理者对保障公共交通出行的努力。经常乘坐公交车由南岸前往渝中的市民可能会发现,公交车每次驶出南坪隧道时,面前的信号灯都会变成绿灯,让公交车迅速右转进入位于长下坡上的公交车站。陈双说,隧道出口的卡口装置扫描到公交车上的交通信息卡,就会自动让信号灯多给10秒左右的绿灯,这样,公交车就能从容地驶进一旁的公交车站。

  除开这些,还有聪明的智能化交通管理设施在为城市畅通服务:灯控路口溢出控制技术可以控制拥堵方向的车流量,放行其他方向的车辆,避免路口被堵死。灯控路口待行区引导技术通过压缩路口空间,提高路口通行能力。

  智能交通是持续投入的过程,而不是一蹴而就的工程

  “此轮主城区的智能交通升级改造,其实是对交通管理软硬件的整体性提升。”总队科研所民警刘玉印告诉记者,我市即将实施主城区智能交通系统升级改造工程,目前正在开展施工图设计,预计明年就将动工。该项目涵盖整个主城建成区,可极大提升交通管理的效能和市民出行体验。

  比如信号控制系统,目前交通信号灯是单点定时控制,高峰和平峰按时间段划分,各采取一个机械的配时方案。智能交通升级改造完成后,路口信号灯拥有自动监测设备,可以根据交通实际流量自动形成配时方案,同时与周边其它的信号灯联网,形成区域间信号灯协调,使得车辆在该区域中能正常通行。

  又比如交通事件监测系统。如果路面发生异常交通拥堵,主城160处事件监测点可以自动搜集和反馈,向值班民警发送自动提示,便于民警及时处置。

  而交通违法监测记录系统能让路口各种交通违法无处遁形。它采用高清镜头,功能更全更加兼容,一个镜头就能对闯红灯、跨越实线、超速、不礼让行人等交通违法一网打尽。

  人工智能也将大展身手。比如,黄花园大桥堵车严重,公安交管部门应该在渝中区和江北区哪些关联区域采取交通限制措施?这将通过计算机,通过人工智能去生成科学的应对方案。刘玉印说,以前对交通是一个大体的预测,今后通过人工智能预测,就能更加精准,同时这些人工智能分析数据可以及时反馈给规划建设部门,从而优化未来的道路规划设计和建设,形成良性循环。

  另外,智能交通系统生成的交通解决方案,还将积极吸取现场民警的实际管理经验,“虽然是机器在管,其实蕴含了民警的实际经验在里头”。

  “智能交通其实是持续投入的过程,而不是一蹴而就的工程。”刘玉印说。

延伸阅读: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