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日报网 > 重报声音 > 正文
破解深度贫困难题要注重“扶智”
来源:重庆日报
时间: 2017-11-26 01:33:40 | 记者:程正龙 | 编辑:周游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要通过加大资金投入、加强学校基础设施建设、补充教师任教等措施,实现“输血”与“造血”相结合,“扶贫”与“扶智”相结合,当前与长远相结合。

日前我市印发了《深化18个深度贫困乡镇教育脱贫攻坚工作的通知》,要求到2020年,全市每个深度贫困乡镇有1所公办中心幼儿园,义务教育学校基本办学条件全部达到“20项底线”要求,实现18个深度贫困乡镇“学生上好学、农民懂技能、校校结对子、致富有希望”的目标。(据本报报道)

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兑现民生承诺,增强百姓幸福感和获得感,我市聚焦深度贫困地区精准发力。应该说,对深度贫困乡镇的“特殊照顾”,对于实现城乡教育公平,坚决打赢深度贫困乡镇脱贫攻坚战具有重要意义。

深度贫困乡镇是贫中之贫、坚中之坚,是脱贫攻坚工作中最难啃的“硬骨头”,其形成有历史原因、地理原因,而教育落后是其中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现实中,很多深度贫困乡镇都逃不出相似的困境——贫困导致教育投入有限;投入有限又导致无法提高教育质量;教育落后又阻碍经济发展。扶贫要扶智,教育跟不上,穷根拔不掉,发展就容易陷入恶性循环。

打破这种恶性循环,要靠知识改变命运。只有提升贫困地区人们的教育水平,提高思想认识,才能增强大家脱贫致富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切实变“要我脱贫”为“我要脱贫”。俗话说:“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要改变深度贫困乡镇教育落后的局面,就要多措并举,优先发展教育,不断提高人口素质,让脱贫致富和重视教育同频共振,形成良性循环,进而为地区发展、摆脱贫困提供坚强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要通过加大资金投入、加强学校基础设施建设、补充教师任教等措施,实现“输血”与“造血”相结合,“扶贫”与“扶智”相结合,当前与长远相结合。我市印发的《深化18个深度贫困乡镇教育脱贫攻坚工作的通知》惠及面广、含金量高,就是这样一条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助力深度贫困乡镇脱贫的突围路径,是把党的十九大精神全面落实在重庆大地上的具体实践。

幸福不会从天而降,梦想不会自动成真。优先发展深度贫困乡镇教育事业,不仅需要凝聚更加广泛的共识,还要细化落实到具体行动。一方面,相关部门要积极主动对接深度贫困乡镇,在不断丰富教育资源的同时,注重倾听用户需求,提高帮扶的实效性、准确性,真正扶到点子上、扶到根子上。另一方面,也要通过激发深度贫困乡镇的孩子们的自立自强意识,发奋学习、锐意进取,掌握过硬的本领,将来为建设美好家乡服务。

要让深度贫困乡镇真正实现脱贫,防止贫困代际传递,仅仅依靠教育是不够的,还要有产业、交通、电商等一系列配套政策与措施的助力。当然,牵牛要牵牛鼻子,只有让深度贫困乡镇实现“教育脱贫”,才能让越来越多的贫困群众首先从精神上脱贫,才能让产业扶贫、交通扶贫、健康扶贫、电商扶贫发挥出最大效用,才能最大限度集中力量真扶贫、扶真贫、真脱贫。

(作者系本报评论员)

延伸阅读: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