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日报网 > 旅游 > 正文
重庆最美步道发现之旅正式启动
来源:重庆日报
时间: 2017-11-22 01:16:51 | 记者:王萃 | 编辑:周游

为了进一步完善重庆城市慢行系统建设,倡导绿色出行和健康生活,即日起,重庆日报联合市规划局,启动为期两个月的“重庆最美步道发现之旅暨第二届重庆最美步道评选”活动,邀请市民发现和推荐自己身边的最美步道。

强调大众参与性

“第二届重庆最美步道”评选活动,弱化了“评选”环节,增强了民众参与性。将活动的主题由“评选”转移到“发现”,呼吁市民推荐身边的特色步道,让重庆的滨江步道、健身步道、美食步道、传统街道和大众休闲步道能被一网打尽,为重庆绘制出一张健康、环保、有趣的“重庆特色步道地图”,将“步道”打造成重庆的又一张名片。

据悉,为增强全民参与性,活动组委会与能源基金会(中国)下属的“路见”平台合作,让评选活动变得更加时尚、简单。市民只需要在走完步道后,利用微信打开“路见”平台就能直接定位,然后将所在步道的见闻发布到平台上,与千万市民一起分享这条步道的美景和特色。此外,市民也能利用“路见”平台查看其他人推荐的步道,并且在别人推荐的信息后面评论互动。

步行,是重庆旅游的标配

“重庆一大怪,坐车没得走路快”。正如这句言子中所言,重庆作为一座“山城”,“坡坡坎坎”那是城市标配,而遍布城里的步道就像毛细血管一样,串联起了城里大大小小的区域。步行,或许是触摸这座城市灵魂的最佳方式。

近年来,重庆同步开展了传统街巷步道、登山步道、滨江步道等多种类型的山地步行系统的规划和建设,已经初步形成最具山地特色的公共步行空间网络系统。

为推动步道的规划建设,2010年,住建部发布《关于开展城市步行和自行车交通系统示范项目工作的通知》,并将重庆列入全国首批6个示范城市之一。2016年,我市出台《重庆市山城步道和自行车交通规划设计导则》,意味着我市的慢行系统建设有了理论支撑。据重庆交通规划研究院统计,重庆主城区步行出行比例目前为46.3%,一直在全国处于领先水平。

加入爱心公益元素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一至理名言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关心和救助社会孤寡老人,使他们能够体会到社会的亲情和温暖,既是社会各界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同时,呼吁更多人帮助和关注这一弱势群体,弘扬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因此,在“重庆最美步道发现之旅暨第二届重庆最美步道评选”活动期间,重庆日报携手市福利彩票发行中心、市规划局,将举办一场以“徒步巴渝、敬老送福”为主题定向捐助孤寡老人的公益捐助活动。

“重庆最美步道发现之旅暨第二届重庆最美步道评选”活动组委会工作人员将在活动期间走进社区,在发现重庆最美步道的同时,也去发现那些需要关爱的老人,并最终将一份关爱送给他们。

延伸阅读》》

留住老街老巷,留住重庆记忆

来重庆旅游,如果没有穿过那些老街老巷,就很难触摸到最真实的城市脉搏。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老旧建筑正在消失。如何才能留住这些城市记忆?近日,记者从市规划局了解到,我市将把历史文化名城和历史建筑的保护工作上升到法律层面,目前已完成相关法律法规的起草工作,已进入立法程序。

重庆具有3000年的悠久历史,孕育于重山重水之间,是山-水-城和谐共生的山城,保存着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与别具一格的山水城市格局,是1986年国务院公布的第二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目前,我市梳理了5个历史文化街区,即磁器口历史文化街区、湖广会馆及东水门历史文化街区、慈云寺-米市街-龙门浩历史文化街区、金刚碑历史文化街区、真武场历史文化街区;20个传统风貌区,有重庆古城墙遗址、十八梯、木洞、重钢传统风貌区(带)等。

其中,4个历史文化街区与丰盛、偏岩、走马、龙兴4个历史文化名镇以及20个传统风貌区共同组成了重庆主城区28个传统风貌街区,分为传统巴渝、明清移民、开埠建市、抗战陪都、西南大区五大风貌类型。

目前,我市已审定湖广会馆及东水门、十八梯、慈云寺-米市街-龙门浩、丰盛、木洞主城区5个传统风貌街区首开区初步设计方案,相关市级部门和区政府正在按照今年首开区工程完工的阶段性目标有序推进。

 

延伸阅读: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