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日报网 > 文脉 > 正文
没有过时的新闻观
来源:重庆日报
时间: 2017-11-12 03:07:10 | 编辑:周游

作为新中国新闻事业的奠基人和开拓者之一,范长江被后人更为津津乐道的是他的记者身份。范长江是第一个在国内报纸上如实报道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记者,是最早报道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真相的新闻记者,也是第一个以记者身份进入延安采访毛泽东的中国记者……

范长江是记者出身,以记者出名,对怎么做记者最有发言权。1940年秋,范长江应邹韬奋之邀,写下《怎么做新闻记者》一文,阐述自己的新闻记者观。他认为一名合格的新闻记者,应当具备五方面的素养。一是态度,一种正确而坚定的政治态度,否则个人会“如同飞机一样,没有定向,乱飞一阵,非闯祸不可”。二是操守,要能“坚持着真理的火炬,在夹攻中奋斗”。三是知识,既要博又要精,并能在广泛的常识基础上,有自己的专长,如外交、经济、军事、政治等。四是技术,比如采访方面,要能流利的谈话、速记、打字、摄影,至少一门精通的外语;在表达方面,要会写论说、通讯、特写、译电、翻译和演说;在行动方面,可以骑马、游泳、骑自行车、开汽车、打枪、驾船,长距离徒步、航海,将来最好能开飞机。五是健康的身体。

按照当下的学说看来,范长江对于记者这五个方面的要求,一点也没有过时。其中第四点技术,更是符合目前媒体融合时代对全能型记者的培养要求。当然,相比技术,范长江更为看重的是记者的操守,即品行问题。

1938年8月,范长江在《战时新闻工作的真义》一文中写到,“作为新闻记者有许多便利,使得许多人羡慕。于是有一部分人认为享受此种便利为当然,往往无限度地使用这种便利。”范长江不仅倡导职业操守,而且坚持职业操守。他提出一个最低标准,就是记者“必须生活于自己正当的工作收入中。无论如何个人不能得非工作报酬的津贴与政治军事有关的津贴”。他认为这些非工作报酬“本质上带有浓厚的毒质,最易摧残一个有希望的新闻记者的前途”。

这一观点,范长江在另一篇文章《中国需要什么样的记者》当中予以了重申,并认为这是记者的气节体现。无疑,这对所有新闻记者,包括当下新闻记者,都是有益的告诫。

气节与操守,是一个新闻记者独立人格的标志。但是,作为一名党的新闻工作者,仅仅有这些是不够的。

范长江提出,要把人民群众放在首要位置,这是新闻事业党性原则的集中要求之一,也是将新闻职业提升到新闻事业的衡量标准之一。

范长江在《记者工作随想》一文里语重心长地指出,“一张报纸,一个记者,其基础在群众,前途也在群众。”

翻看历史,范长江要求记者坚定人民群众立场的观点一直没有变化。他认为只有这样,扎根人民,面向群众,报纸才能成为抗战军民“绝不可少的精神食粮”,成为战争中不可缺少的文化指导力量。

这种立场,革命战争时代需要,和平建设时期也需要。在1950年7月华东新闻学院的开学典礼上,范长江作为代表在会上提出了新闻工作者的四个信条:消息绝对真实;思想要正确;建立群众观念;建立自我批评。范长江认为,坚守这四条,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才能走向人民,把自己锻炼成人民新闻工作的战士。这四点,可以视为他作为一个资深新闻人对新中国新闻事业的良好而真诚的期待。

新时代、新气象、新作为。在新的起点上,新闻舆论工作者承担的历史使命与时代职责更加重大,要成为党和人民信赖的新闻舆论工作者,长江同志的教诲不容忘记!蔡斐

延伸阅读: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