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日报网 > > 正文
江北 促进各民族共享“全家福”
来源:重庆日报
时间: 2017-11-08 00:45:45 | 编辑:李平

第二届最绚民族风中秋茶花会现场——少数民族歌舞表演

在渝经商新疆籍维族同胞慰问敬老院老人

开栏语》》

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以来,全市统一战线把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大会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首要的政治任务,深学笃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标对表,学思践悟,以良好的精神状态和务实的工作作风,切实把党的十九大精神认真贯彻到重庆统战工作中、全面落实在重庆大地上。即日起,本报特推出“学习贯彻十九大,同心共筑中国梦”系列报道。敬请关注!

江北区属少数民族散居地区,全区共36个少数民族、约1.6万人,其中流动少数民族近1.1万人。让城市更好接纳少数民族群众,让少数民族群众更好融入城市,江北区突出着眼于夯实基层平台、着力于搭建活动载体、着重于完善服务管理三个重点,切实抓好城市少数民族工作,有力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努力创造出各民族共居、共学、共事、共乐的精神家园和生活乐园。

夯实基层平台

巩固民族工作阵地

五里店街道工校社区是江北区拥有少数民族最多的社区,4000多户常住居民中,就有152户少数民族家庭,包括哈尼族、朝鲜族、蒙古族等16个少数民族。在这里,大家和睦相处、互帮互助,像是一个“大家庭”。

土家族同胞杨勇就是这个“大家庭”中的一员。通过社区协调和自己努力,杨勇创办了一家土家族风味餐馆,并且成功申报成为江北区创业示范点。

“社区不仅给我们提供各种服务,还经常组织活动,让大家一起交流。工作和生活都很舒心,我喜欢这里的环境。”杨勇说。

坚持“把民族工作融入社区日常事务管理,让少数民族同胞进入城区幸福生活”——秉持这样的理念,以杨勇为代表的少数民族同胞们在工校社区有了幸福的家。工校社区也因此成为全市首个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社区,并获评重庆市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单位,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社区。

工校社区的示范推动了江北区民族团结进步区、街镇、社区三级联创,成为区域城市少数民族工作的基本载体和重要抓手,有力维护了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对于推进城市少数民族工作起到了积极作用。

目前,江北区已成功创建五里店街道工校社区、五里店社区、平安社区及观音桥街道洋河社区4个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社区,重庆女子职业中学等4个“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单位”,初步形成了以示范单位创建为基础、以模范单位创建为重点,两级同步实施、上下同时推进的少数民族联系服务平台。

搭建散布全域的基层少数民族工作平台也成为江北区开展城市少数民族工作的重要基础。比如五里店街道和观音桥街道充分利用少数民族联谊会等做好涉及民族因素的各类矛盾纠纷调处工作;石马河街道创建了外来少数民族维权服务站,仅在去年就为少数民族群众办实事好事200余件,化解矛盾纠纷10余起,解决具体问题30余件。

建立街道、社区和学校“地校”合作平台,成为江北区拓宽服务渠道、促进民族团结的重要平台。比如重庆女子职业中学吸纳少数民族学生在校学生会担任职务,参与学校事务管理;成立“七彩社团”,举办全校民族团结大联欢;扎实推进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进课堂”等。重庆工商大学江北校区、重庆航天职业技术学院、重庆文化艺术职业学院3所高校则与江北区有关单位建立合作长效机制,定期召开协调会,在信息互通、思想引导、心理疏导等方面广泛开展合作。

城市民族工作的基础在社区、在基层。江北区委统战部相关负责人表示,只有筑牢基础平台,不断巩固城市民族工作的基础阵地,才能更好地联系少数民族群众、维护民族团结、化解民族矛盾。

丰富活动载体

营造民族工作氛围

绚丽歌舞《盛世欢歌》拉开了联欢帷幕,少数民族群众代表穿上各自的民族服装,唱起悠扬的民族歌曲,送上热情的中秋祝福……

这是五里店街道第三届“最炫民族风”中秋茶话会的场景。作为江北区的一个品牌活动,“最炫民族风”少数民族中秋茶话会已经延续多年。茶话会上,少数民族兄弟姐妹身着盛装,不仅表演了自编自导的民族歌舞,部分少数民族代表还分享了自主创业故事,并请居民们品尝自己家乡的特色美食。欢声笑语中,民族团结,和乐融融。

活跃少数民族群众精神生活,对于促进民族团结,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为不断丰富活动载体,江北区不仅培育出“最炫民族风”品牌,还率先在全市开展“少数民族电影放映周”活动。发挥街道、社区宣传文化广场、文化活动室主阵地作用,把中央和市委统战工作会议及中央和市委民族工作会议精神制作为宣传短片,遴选出《冰山上的来客》《阿诗玛》《刘三姐》《红河谷》等多部群众喜闻乐见的少数民族题材电影,与宣传片同步放映,仅今年就在主要街道、社区(村)展播10余场次。

此外,该区还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宣传周活动。通过有奖问答、专题讲座、联谊座谈进行集中宣传,通过微博、微信、手机报开展新媒体宣传,通过走访慰问、上门宣讲、对点到人开展精准宣传,有效强化了少数民族群众的国家意识、公民意识、法律意识和城市管理意识,铸牢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以活动为载体,润物细无声。各民族同胞在愉悦的参与中,更亲密无间地交往、畅通无阻地交流、自然而然地交融,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营造了浓厚的民族团结氛围。

强化服务管理

系牢民族工作纽带

除了搭建平台、丰富载体,江北区还将更多的着力点放在了服务管理这一核心路径,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少数民族的根本利益作为城市民族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努力缓解和改善少数民族困难群体的上学、就业、医疗、生产生活中的难点问题,创造共居、共学、共事、共乐的良好社会氛围和环境。

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城市民族工作,以服务管理为重点,江北区开展市管领导干部、部门领导、民族干部等不同层级的对接联系活动,全面覆盖了来渝少数民族代表人士。在对接联系活动中,党政干部广泛听取少数民族群众意见,帮助解决具体困难,做好思想工作。

比如新疆和田地区的少数民族同胞在江北经商,通过干部有效对接联系引导其转变经营方式,让其放弃传统的羊肉串、馕饼等经营品种,协调城市管理等相关部门,为其设立独立售货亭,经营具有新疆特色的农副产品,帮助他们安心扎根重庆。为了感恩帮扶,新疆和田地区的少数民族同胞不仅运来50箱哈密瓜送给石马河养老院,购买了100余份书包文具捐给江北农村留守贫困学生,还参与全区文明城区创建活动,并向30多名市政清扫工人送去1万多元的慰问品和慰问金。

同时,开展少数民族流动人口输出地输入地对接活动。去年,江北区民宗侨办组织工作队赴新疆实地考察,学习其民族工作经验,研讨建立两地民族工作对接合作机制,签订了两地《少数民族流动人口输出地输入地工作协作机制协议书》,构建流出地与流入地信息互通、人员互动、衔接互补、共同负责的工作格局,推进民族事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开展维权活动,发挥少数民族权益维护站的作用,切实维护少数民族同胞利益,先后为苗族同胞龙兴华争取了3.5万元的务工受伤补偿金,为阿卜力米提·热依木等3位维吾尔族同胞解决了欠发工资问题等。开展就业培训活动,先后组织民族工艺培训10余场近300人次,20多名少数民族同胞实现成功就业或创业。

此外,积极开展了少数民族扶贫帮困活动。在春节、开斋节、古尔邦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期间,广泛开展对少数民族群众的慰问活动。2016年共上门看望慰问少数民族困难家庭50余户,送去慰问品、慰问金价值15000余元。专门安排民族帮扶资金9000余元,为新疆来渝经商的20多位维吾尔族同胞提供免费健康体检资助。积极为少数民族同胞解决实际困难,协调子女就近入学问题。

“在这里,各个民族不分你我亲如一家人。”新疆来渝回族同胞马龙飞曾经感叹,江北是一个充满包容、温情的城区,呈现出一幅各民族互融互帮互学、共享“全家福”的美好景象。

李柄蔚 陈小东

图片由江北区委统战部提供

延伸阅读: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