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日报网 > > 正文
乡村振兴 “大美南川”新期待
来源:重庆日报
时间: 2017-10-24 03:38:36 | 编辑:李平

乡村旅游让农村人气越来越旺

整治后的大观镇金龙村朱家院子

大观镇中江村通村公路划定停车位

公路修到家门口

农村健身设施

村里有了公共卫生间和垃圾转运站

大观镇中江村

金龙村蔬菜基地

核心提示

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乡村振兴战略紧扣农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给广大农村带来了新期待、新希望。

佛山福地,大美南川。围绕“工业强区、旅游名城、生态花园”的战略定位,近年来,南川区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让乡村美起来、农民富起来,努力走出城乡一体化发展新路子,为广大农民群众创造更加和谐宜居的美好家园。

村庄美 人居环境大改善

深秋时节,走进大观镇北部的中江村,一栋栋漂亮别致的房屋整齐规范,道路干净整洁,绿化苗木和鲜花取代了之前的垃圾堆、柴草。优美的村容环境让村民李德英忍不住夸耀:“一出门看到哪点都好看,不管哪个到我们村来,都羡慕得很。”

80岁的李德英以前做梦也想不到,短短一年村里会发生这么大的变化。她思索着自己能想到的词儿:“以前污水横流、垃圾乱倒、路烂、贫穷……”

中江村之变得益于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

去年初,大观片区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启动,南川区城乡建委、市政园林局、农业委员会、旅游局等10多个单位积极配合,金龙村朱家院子、游家院子,中江村邓家院子、农民新村发生了巨大变化。举家外出打工3年的李成兵去年春节回到中江,几经打听才找到了自家房屋。

漫步在中江村,各家各户门前都放置着3个分类垃圾桶,每天早上8点,村里的清洁员就会把垃圾清理一遍。

“以前不晓得垃圾往哪儿甩,就随手乱扔。现在大家都自觉地丢到桶里。”村民汪大林说,“谁家地坝有鸡粪、谁家农具摆放不整齐,下午5点村委会的大喇叭就会点名道姓通报谁。”

扫净房屋好迎客。去年3月,重庆乡村旅游“十二金钗大观园”开园,位于中江村的“金色浪漫油菜花园”、“步步生莲荷花园”成为重要观赏、休闲地点,搭乘着乡村旅游这趟快车,一些村民逐渐走上了脱贫致富的路子。

南川区城乡建委负责人表示,通过实施“特色小镇·美丽乡村”建设计划,南川已投入5.5亿元,通过“改房、改路、改厕、改环境、改习惯”“五改”,大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相当一部分农村实现了田园美、村庄美、生活美。

下一步,南川区将按照乡村振兴战略要求,对1万户左右的农村住房实施风貌改造,提升宜居品质,让人们对乡村更向往。

农民乐 基础设施更完善

10月23日中午,南川区大观镇金龙村朱家院子,朱明寿、莫光兰两口子正在吃午饭,看到饭桌上有几颗饭粒,朱明寿立即放下饭碗拿抹布清理干净。

今年3月,南川区在大观片区先期试点实施的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完工。从此,这样的行为逐渐成为朱明寿一家人的常态。

“在成都打工的女儿女婿国庆回来说,这里跟他们在大城市的环境一样好。”朱明寿说。白墙灰瓦、水泥路面,院坝整洁、窗明几亮,村里到处都干干净净、清清爽爽。

不仅如此,村里还在住户集聚的地方建起了小广场,有健身器材可以锻炼,有乒乓球台可以打球,还有石桌石凳可以下棋,旁边还有美丽的花园。“我最喜欢到屋背后那个小广场去耍,那里有秋千架,好耍得很。”刚放学的朱明寿的大外孙韦纯鑫说。

实现乡村振兴,就要加快推进以交通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城乡互联互通。按照“三年交通大会战”要求,南川也提出了“四个半小时”目标,即实现半小时主城、半小时周边、半小时高速、半小时集镇,以基础设施牵引推动农村发展。

在这一目标的引领下,去年,朱家院子到集镇的道路由水泥路变成了柏油路,朱明寿的交通工具从摩托车变成了电瓶车。

“路好了,电瓶车走起都稳当,还可以节约点油费。”朱明寿说,路改造后,2公里路几分钟就可以到家。

在南川农村,变化随处可见: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专属的柴房,整洁的家禽圈舍,四季有花赏的小花园……村民们的经济来源也在发生着变化,朱明寿成了一名专职农村经纪人,可用微信谈生意,坐在家里一天最多能收到上千元的中介费;妻子也在附近的基地、工程建设中打零工,每天收入80~100元;还有的村民瞅准机遇,自己流转土地发展起产业;还有的开起了农家乐,当起了老板……

产业兴 农民群众多增收

南川区德隆镇茶树村,村民吴伦绪做梦也想不到,以前“卖不出去”的大树茶如今竟然涨到四五千元一斤。

大树茶是金佛山“五绝”之一,被证明具有极高的营养和科研价值,蜚声中外。然而,最初大树茶仅靠村民们一家一户自行采摘炒制,加之资源极度稀缺,无法为村民们带来更多实惠。

近年来,南川区将古树茶、方竹笋、中药材确定为农业三大支柱产业,建立产业基地,培植产业大户,延伸产业链条,深化科技研发,提升文化包装,把农民的“小打小闹”变成了高端大气的现代农业产业。在吴伦绪所在的村里,不少村民仅在大树茶采摘当月即能凭借卖大树茶鲜叶收入上万元。

由此衍生出来的是更加绿色、更可持续的乡村旅游产业。在刚刚过去的夏天,三泉镇观音村村民韦继兰靠着村里优良的海拔优势和良好的环境发展乡村旅游挣了40多万元,这几天她正忙着迎接今年最后一波旺季——赏秋游客。

“山王坪上水杉和柳杉一半黄一半绿的独特美景现在已经全国闻名了,每年秋天都有很多游客来观赏。我们接待完这批游客,就可以安安心心回山下过年了。”她开心地说,这几年乡村旅游蓬勃发展,每年为她和家人带来几十万元收入的房子也成为了“老家”——一家人早在城里买了房。

大观镇中江村村民余本寿在荷花园旁开起了农家乐,不仅如此,他还动员周围的农户一起开农家乐,抱团发展。他说:“现在这里交通这么方便,环境又这么好,大家都发展农家乐,打出名气,以后城里人即使不来看荷花也会想到这里来过周末、度假,大家的发展都会越来越好。”

要实现乡村振兴,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至关重要。南川区有关负责人表示,未来要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重点抓好方竹笋、古树茶、中药材等受市场欢迎的三大产业。在推动农业产业化中,以旅游的理念“武装”农业,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实施“三变”改革,使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让老百姓增收,同时发展壮大集体经济。

余凛凛 陈小翠 杨芳馨

图片由南川区城乡建委提供

延伸阅读: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