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日报网 > 旅游 > 正文
璧山七塘 璧北河畔的“金色郊园”
来源:重庆日报
时间: 2017-10-23 01:39:06 | 编辑:王俭林

  七塘镇将军村来龙堡

  七塘镇喜观村皇廉桥院子

  七塘镇喜观村村委会

  七塘镇杨家桥河畔

  打造“金色郊园”示范片

  璧山区七塘镇建设村村口,璧北河在这里绕出一个美妙的河湾,河中野鸭戏水,河面白鹭翩飞,河堤两岸绿草如茵,一幅浑然天成的山水图景。

  这里也是璧山区七塘镇农村人居环境市级示范建设项目——金色郊园的起点。以此为起点,七塘镇的将军村、喜观村、建设村面积约19平方公里范围全部被纳入农村人居环境示范片建设。

  这3个村均处于“璧山10万亩蔬菜基地”的核心区,产业特色鲜明,交通便捷,同时自然生态环境良好,田园风光秀美,农村院落整体风貌统一。

  作为市城乡建委在璧山唯一的一个示范点,璧山寄望借七塘的探索,树立区域美丽宜居乡村建设的新范本。

  七塘,因清代实行里塘制排序第七而得名。以“城乡统筹的标杆、新农村建设的典范”为目标,该镇着力于生态建设、小城镇建设及蔬菜产业发展,夯实了镇域经济发展的基础。在申报成为重庆市第一批创建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市级示范片后,璧山区七塘镇更是以此为契机,将其作为经济提档、环境提质的重要抓手,将农村人居环境的改善做成了促进产业发展、农房增值的民生工程。

  让特色院落串点成线

  庭院里金桂飘香、青石板小路从家门口延展至公路、写上村规民约的仿古文化墙……璧山区七塘镇陈家湾院子在深秋里确实有了金色郊园的味道。

  作为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示范片的重点院落,陈家湾的蝶变浓缩着璧山区致力于打造示范的努力和成效。

  “以前一出门就是泥巴路,院坝边上杂草丛生,房前屋后堆满杂物。到了夏天,更是蚊虫鼠蚁到处跑。”村民陈广梨口中的场景早已成为历史。在他看来,“如今,路也好走了,庭院也美化了,生活在这样的环境,心情也舒畅多了。”

  陈家湾院子、喜观村皇廉桥院子、将军村来龙堡院子、喜观村村委会、老街沿线……这些散布乡村的“点”,如今都串联成了七塘金色郊园的“线”。

  以喜观村皇廉桥院子为例。针对比邻喜观昆虫王国的特点,璧山区七塘镇在这里的农村人居环境改善中,更加注重“风貌改造+文化融入+农业转型”三大手段来实现村庄发展,在改善村民居住环境的基础上,引导发展产业,实现“产村融合”。

  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我们的整治都是本着因地制宜、就地取材、整洁规范的原则进行打造。”据璧山区七塘镇相关负责人介绍,比如示范片内的建筑风貌都沿袭了乡村朴实的灰色基调,凸显地域特色。各院落的景观用石磨、坛子等农村常见的生活器物进行装饰。重点完善了生态污水处理、环卫等基础设施,整治脏乱行为,加强村民自治,建立管护长效机制。同时,对院落道路、庭院实施硬化,在村庄入口、公路沿途及路口、重要节点进行美化绿化亮化。另外,对人文景观进行保护和挖掘,使村庄更有底蕴和内涵。

  如在道路建设方面,2016年完成了5条农村公路15.6公里硬化,完成了5条片区内农村公路3.574公里建设;2017年实施了约10公里的公路改造工程,完成生产便道130公里建设。目前,示范片内硬化公路里程达到23.344公里,建成生产、生活便道40公里,极大地改善了农村居民的生产出行条件。

  在环卫建设方面,实施了杨家桥生态河堤整治,不断推进璧北河水系绿化。补植公路行道树3500株,新植美人蕉45万株,实施半边桥湿地绿化,进一步增强了道路绿化和蔬菜基地景观美化。建成三车位垃圾中转站1座、两车位垃圾中转站1座、污水处理厂(站)2座、垃圾台83个、垃圾桶900个、农村污水处理湿地15个,其中示范片内建成农村污水处理湿地7个……

  一系列举措极大程度地改善了农村村居的生产、生活条件,构筑起田园美,建设了村庄美,创造着生活美。

  “金色郊园”示范片也因此成为璧山区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亮丽名片。

  点评

  七塘,璧山10万亩蔬菜基地所在地。与其农业产业发展相得益彰的是,通过大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这里的村庄愈发彰显出美丽宜居气质。

  去年以来,在市城乡建委指导下,璧山区启动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示范片建设。随着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璧北河畔的“金色郊园”渐成品牌,产业美、田园美、村庄美、生活美的示范效应逐渐显现。

  杨雨昂 王静

  图片由璧山区城乡建委、七塘镇政府提供

延伸阅读: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