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日报网 > > 正文
秀山 多措并举推进乡村治理
来源:重庆日报
时间: 2017-10-22 03:02:44 | 编辑:李平

美丽乡村通达通畅 摄/唐磊

隘口镇新院村村民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

农家书屋为农民带去“精神粮食” 摄/严东波

农村健康娱乐活动——跳花灯

村里建起“道德文化墙”

秀山农家书屋助脱贫 摄/鲁诗勤

村民坝坝舞

送科技到基层到农村

大力发展农村电商 摄/黄海平

婚丧嫁娶,邀请亲朋好友吃顿饭,本是秀山县的民俗。但后来修房、过生日、考上大学都要办酒,甚至连考不上大学的也要办个“安慰酒”,不良风气愈演愈烈。特别是每年八九月,升学宴就到了高峰期。

2012年以来,秀山县先后出台《关于狠刹红白喜事大操大办和借机敛财不正之风的通知》、《关于深入治理城乡居民红白喜事大操大办促进乡风文明建设工作的通知》等,狠刹大操大办酒席借机敛财的歪风。

“久久为功,初见成效。”近年来,秀山有效治理了红白喜事大操大办的不良风气,促进了乡风文明建设。

前不久,秀山县纪委发布暑期调查结果:经对县城内多家酒店、宾馆、农家乐近两个月的密集暗访,未发现一起升学宴。

这只是秀山县推进乡村治理的一个缩影。近年来,秀山县实施能人治村、提升村民素质、改善人居环境、培育致富产业,有效推进了乡村治理。

A 选能人带动乡村治理

到今年,梅江镇民族村已连续3年成功举办了3届“苗王节”,村里的苗绣去年也入选重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今年前三季度,民族村实现乡村旅游收入100多万元。

村民们称,告别肩挑背磨到吃上“旅游饭”,得感谢村主任龙忠合。38岁的龙忠合中学毕业后一直在外打工,2014年回到村当选村主任后,带领村民走上了农旅融合的发展道路。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秀山县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称,如今的农村青黄不接,人才流失严重,尤其缺乏年轻有为、愿意做群众工作的人,“实施乡村治理,选好村级组织带头人尤其是关键。”

秀山县抓住换届契机,配强配齐村级“两委”班子成员,要求村(社区)“两委”成员以高中(中专)以上文化程度为主体,注重从致富能手、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外出务工返乡创业人员、复退军人、大学生村官等人员中选拔人才。

现在,秀山县286个村居,“两委”干部平均年龄42.5岁,高中以上文化程度占70%,50%的干部都拥有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专业。近年来,全县有170多名致富能手、100多名返乡创业人员等走上了村居负责人岗位。

选好人才、建好制度,才能发挥好作用。秀山县民政局负责人介绍,秀山县把村(居)务公开作为农村基层民主建设的重要内容,要求做到公开内容、公开方式、公开时间、发展方向“四个明确”,修订完善《村(居)民自治章程》和《村(居)规民约》,促进全县村(居)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更加规范、更加完善。

“干部要有民主管理的自觉,同时引导村民要有村民自治的意识。”几年前,洪安镇新田沟村贵贡溪组将贫困户指标大多落实到了因学致贫的家庭,以致群众意见很大。谁才是真正的贫困户?镇村干部召集群众开起了院坝会,燃起了篝火,大家一边烤红薯、一边针对每户情况一一甄别,之后村民代表又分别入户核查情况,最后确定了12户贫困户。“用民主的办法,既让群众服气,又让村干部省心。”该负责人说。

此外,秀山县还通过发展农村电商,培养了17000多名电商人才。秀山县电商办负责人称,他们不只是工业品、农产品上行、下行的经纪人,还发挥着邮递、金融、网络代购、便民服务、政务民生等作用。该负责人称,电商引来人才回乡,提升了乡村治理的水平。

B 强素质引领全民参与

乡风文明,说到底是人的文明,归根到底是人的素质。乡村治理,村居干部是关键,但核心是村民,他们才是乡村治理的主体。

10年前,官庄镇乜熬社区被称作秀山的“景阳冈”,时常发生抢劫、偷窃、打架、斗殴事件,干部提起头疼,群众说起害怕。

乡村治理既要请能人,也要治恶人。为此,县、镇、社区联合出击,加大打击力度,并组建社区志愿巡逻队,对重点地段、重点时段进行巡查,之后辖区治安环境逐渐好转。

针对邻里之间的矛盾,梅江镇兴隆坳村以德高望重的老党员组建“和事佬”队伍,设立“和事堂”,调解矛盾纠纷,做到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针对留守群体在生产生活上的困难,县妇联建立农村留守妇女互助基金,用于重大疾病或者是家庭遭遇重大变故的留守妇女身上。

几年前,洪安镇猛董村支部书记舒兴兵突然提出辞职,这让镇领导很意外。他坦言,村里宴请太多,不去今后不利于开展工作,有请必到又负担太重。舒兴兵说,每月1000多元报酬真不够送礼金。

5年前,秀山与很多地方一样,大办宴席敛财的风气让老百姓不堪重负。为此,秀山县提出干群“同规范”,给党员干部明纪律、立规矩,村居把禁止红白喜事大操大办纳入村民自治章程和村规民约,治理大操大办。近年来,秀山县群众因此节约近5亿元人情支出,“整酒”歪风得到彻底根治,长效机制得以全面建立。

“孝为先诚为本”、“以和为贵”……在秀山随处可见一幅幅直抵人心的标语。秀山县文明办负责人称,县里推动文化工程全覆盖,引导群众祛除陈规陋习,推动移风易俗,引导乡风文明建设,将‘文化’写在墙上,根植在心里,更落实在行动上。

据介绍,各乡镇看展评选“孝心儿女”、“好媳妇好婆婆”、“好邻居”、“好家风示范家庭”等系列主题活动,发挥尊老爱幼、道德模范、家风家训等典型户带动作用,打造了孝老敬老示范村、道德模范示范村、环境保护示范村、家风家训示范村、民俗文化示范村等品牌文明村近30个。

“治安好了、困难少了、负担轻了、乡村和谐了,生活也更加有信心了。”秀山人树立起“勤劳光荣、懒惰可耻”的思想观念,绝大多数群众有了思脱贫、要致富、求发展的志向。

C 综合整治促进环境美

老李家的花开了。老李家坐落在中平乡,房前屋后绿树成荫。走进庭院,花朵香气扑鼻,猪羊入圈、鸡鸭入栏;屋内虽是旧桌椅,但都一尘不染,厨房干净整洁、锅碗洗刷一新。

“过去自己都嫌脏。”老李如实相告,以前畜禽满院跑,粪便随处有,一天累死累活也懒得收拾。2013年,镇里开展人居环境整治,镇村干部到老李家2次帮忙打扫屋里房外卫生。老李实在不好意思,就自己天天清扫,“现在习惯了,不做清洁反倒不习惯了。”

5年来,秀山县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深入推进“蓝天、碧水、宁静、绿地、田园”环保“五大行动”,水土流失治理230平方公里、石漠化治理7.6万亩、开工国省道升级改造及大中修工程232公里,其中完工210公里,完成县乡道改造156公里、水池527口,农村交通网络、水利管网初步形成,农村整体面貌得到极大改观。

“人居环境整治要进村入户。”秀山县相关负责人称,水、路、电、气、讯等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了乡村形象,方便了群众生产生活,但真正要让乡村亮起来,还要保护青山绿水,加大污水、垃圾处理,从院落、庭院到村民家庭,从个人卫生做起,引导村民养成清扫保洁的好习惯。

秀山县市政园林管理中心负责人介绍,近5年,全县累计筹集资金1.5亿元,建成垃圾处置场1座、乡镇垃圾中转站23座,配置垃圾密闭箱体2500个、农村环卫手推车600余辆、密闭转运车辆140余辆、垃圾桶25400余个;采取“固定+兼职”的模式建立起1200余人农村保洁队伍,实现了环卫设施、农村保洁人员全覆盖。

与此同时,各乡镇通过村规民约,建起了卫生约束机制,实行《卫生证》挂牌管理;完善了四级卫生评比机制,推行县、乡(镇)、村、组逐级检查评比;执行考核奖惩机制,将考核结果纳入乡镇(街道)年度实绩考核内容;落实卫生收费机制,通过“一事一议”征收卫生费,目前缴费比例达到85%以上,仅今年便筹集卫生费用245万元。

“山变绿、水变清、道路变畅,村庄变美了。”村民杨兵说,定期对公路沿线、河道两岸、村寨院落等重点区域进行大整治,夯实了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基础,村民居住的环境也越来越好了。

D 发展产业带动百姓富

全市18个深度贫困乡镇之一的隘口镇有一个村叫富裕村。然而,这个村的老百姓并没有像村名一样真的富裕。

“现在,县里下派了‘第一书记’、群众‘等靠要’的思想没有了,人居环境也改善了。”隘口镇党委书记田茂文称,正可谓“天时地利人和”,富裕村到了真正该变富裕的时候。

去年,富裕村引进绵阳德生皇食品有限公司,建起了200亩核桃示范林,带动全村发展核桃2100亩,户均7.5亩,实现了核桃产业全覆盖。

据富裕村“第一书记”赵茂兴介绍,今年核桃开始初挂果,达到生产期后,预计可带动村民人均增收6000元以上。在赵茂兴的动员下,贫困户熊明正也发展起了17亩核桃。他表示,按赵茂兴估计的产值,他很快就能脱贫。

“能人带动发展、群众自力更生,秀山传统产业稳步发展,特色产业提质增效。”秀山县农委负责人介绍,平凯街道矮坳村杨刚外出务工担任多年大型企业管理人员,回村担任支部书记后,带领群众发展乡村旅游,打造“花花世界”成为县城后花园。梅江镇兴隆坳村党委委员周一波回村流转土地200余亩种植蓝莓,周边群众因此获得土地租金、劳务收入20余万元。龙池镇养蜂能人白天树与周边13个乡镇755户蜂农联合成立“秀山县众欢蜜蜂养殖专业合作社联合社”,通过“赊销供种,保底回收”,做大养蜂产业。去年,白天树带动166户贫困户养蜂产蜜75吨,产值达900多万元,户均增收5万元以上。

秀山县连续3年投入1.7亿元财政补贴资金,积极推进以发展中药材、茶叶、木本油料、畜禽、果蔬五大特色效益农业建设。目前,全县以金银花为主的中药材种植规模达25万亩,茶叶产业基地达9万亩,以油茶为主的木本油料产业基地16.1万亩,以土鸡为主的畜禽产业年出栏1000万只以上,水果产业基地16万亩。

据统计,五大产业覆盖100%的贫困村、97%的贫困户、92.5%的贫困人口。2015年、2016年,全县3576户13700人通过产业发展实现脱贫摘帽。

通过乡村治理的深入探索与实践,乡村美、百姓富、社会稳的美丽乡村画卷正在秀山大地变成现实。

刘玉珮 黄海平

图片除署名外由秀山县委宣传部提供

延伸阅读: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