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日报网 > 文脉 > 正文
在巴南
来源:重庆日报
时间: 2017-10-12 02:38:17 | 编辑:王俭林

蒋春光

从解放碑坐308路公共汽车,往南,过了南坪,站名依次是:四公里,五公里,六公里……那感觉,就好像坐的不是汽车,而是骑的一根瘦瘦的钢棍儿,一直往前插,大有不插到一百公里不罢休的架势。人患上了强迫症,一直眼盯路牌,数数儿。过了九公里,阿弥陀佛,迎面一个路牌:岔路口。这是个终结者的名字。果然,后面的地名就分了岔,像地名了,并且越来越丰润,日月山庄……花溪……学堂湾……相思桥……一打听,原来进入了巴南境内。

虽然巴南的地名更像地名,但在重庆,它却是一个有些尴尬的区。有网友曾画一图,演示重庆市民对本市各区的印象。说到渝中区时,大家都晓得,那是城里头。说到渝北,有点流口水,那是富人们住的地方。说到沙坪坝,有些肃然起敬了:人家是文化区。再远一点,说到北碚:重庆的后花园。可是说到比北碚近得多的巴南时(以渝中半岛为中心),就有些气人:那是郊区。

去年11月,我逆向而动,从“城里头”的解放碑,搬到了“郊区”巴南。搬家的原因很简单,这里的房价相对便宜——这好像更印证了巴南是郊区的说法。

我倒不在乎什么城区郊区,咱解放碑都住了十几年,有免疫力。问题是,郊区这个概念,在一些网友的眼里,就是个没什么根基的、只配供应蔬菜的农村。这就有点无知了。

先说历史。大家都知道,重庆简称巴,是以前的巴国所在地。几千年下来,现在还保留了“巴”字的,唯有原来的巴县,即现在的巴南区。而以前的巴县衙门,与重庆府同为一城,都在今天的渝中半岛上。因此,说巴南是重庆的正统,似不为过。还有,近代中国,有两个赫赫有名的人物,邹容和杨沧白。一个是辛亥革命之前的思想启蒙者,一个是辛亥革命的参与者和领袖人物,而他们,都是原巴县人。巧的是,这两个“郊区”人物的名字,恰恰用作了重庆最核心城区两条道路的名字:邹容路和沧白路。

然后说地方。大家总该知道南泉——重庆四大温泉之一。它在巴南。这个温泉小镇,抗战时期,曾经有多少重要人物在此居住过?它那安静古老的小街上,有绿漆斑驳的墙面和浓荫蔽日的黄葛树,让人悬想七十多年前,政要名媛们在此漫步的情形。花溪淙淙流淌,穿过古老的公园,进入两岸翠竹掩映的河谷,好像要引导我们进入一个纤尘不染的仙景。

现在知道龙洲湾的市民,也多起来了。这是巴南的新兴城区。走进龙洲湾的万达广场,那种现代时尚和琳琅满目的感觉,就是回到解放碑啊。

前几天我去了龙洲湾新落成的巴南图书馆,心里竟有些激动。宽敞、明亮,现代化……尽管目前藏书还未完全从老馆移来,但我周游一圈,发现可读之书真是太多了。最为惬意的是,你可以端坐在桌前读;也可以斜倚在沙发上、伸直了腿读;还可以要了咖啡,对着窗外摇曳的树枝读。图书壁立四周,室内悄无声息,多奢侈啊。

巴南真是个好地方。一个地方既有历史渊源可追,又有现代都市生活可过,还有地方安静读书,此乃金不换。

延伸阅读: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