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日报网 > > 正文
璧山:农业现代化进程加速 迈出提质增收新步伐
来源:璧山报
时间: 2017-09-12 09:28:25 | 编辑:李振兵

葡萄基地里钢架大棚连绵不绝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现代化则是农业发展的根本方向。我区依托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推进农业科技进步,借力“互联网+”拓宽销售渠道,使农业现代化进程不断加速,为农民增收打下坚实基础。

如今,璧山已成为全国蔬菜产业重点区县、中国无公害果蔬十强区县。去年,璧北蔬菜基地、璧南苗木基地、璧西果木基地产值突破10亿元,农林牧渔业产值达到34亿元。

科技助推产业提质

9月的璧山国家农业科技园区,习习凉风之下,夏日的火热劲头未减丝毫,喷灌系统激情喷洒着水雾、钢架大棚骄傲地反射着银光、物联网系统忙碌地“播报”着土壤的温度湿度……科技的气息浸润着这里的每一个角落。

2013年9月,国家科技部、农业部等6部委批准建立重庆璧山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我区把国家农业科技园区作为推进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抓手,充分发挥其科技引领作用,努力推动农业产业上档提质。

我们依托重庆市农业科学院、重庆科技学院、西南大学等科研院校的技术支撑,打造渝西蔬菜研发中心、农业良种繁育组培中心,精心挑选和繁育适合我区种植的茄果类、瓜类、叶菜类优质蔬菜种苗。

我们通过璧山数字农业服务平台、蔬菜产地环境信息数据库,为农户提供方便快捷的农业技术支持和市场信息查询服务,让农户更加胸有成竹。

我们推出农业气象物联网公共服务平台,农户只要轻点手机,自家田地的实时监控画面、天气干湿度、土壤干湿度,乃至气象灾害信息的预报预警一目了然。

我们还搭建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平台,并正着力推进农产品追溯系统建设,切实保障“舌尖上的安全”,让老百姓吃得放心、吃得健康。

正是通过着诸多农业科技的广泛应用,“璧山产”农产品的品质和口碑正稳步提升。

目前,我区在蔬菜、水果、花卉、茶叶、水产养殖等产业领域已具备明显优势,初步形成了特色产业带,拥有了一批具有一定知名度和美誉度的品牌产品。

电商力促农民增收

“网络还真是个好东西,我家的藠头、土鸡、鸡蛋,足不出户就卖出去了,还挺受欢迎。”说起农村电商,河边镇新四村村民吴明礼脸上满是笑意。

新四村曾因交通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农民增收缓慢等诸多问题,是当地的“后进村”。为了改变该村落后的面貌,当地政府在着力完善基础设施的同时,努力发展富民产业。

由于新四村的土壤和气候适宜藠头生长,在村干部的带动下,村里成立了太仙山藠头股份合作社,发展藠头种植面积500余亩。(下转2版)  (上接1版)

藠头种起来了,但如何扩大销售渠道,让农户卖好价、增效益又成了一大问题。随着农村电商的出现,新四村的藠头再也不愁销了。

“今年,我们村的藠头在电商平台上完全供不应求,卖了200多万元,真是出乎大家意料。”新四村的党支部书记杨作东说:“不仅是藠头,大家的其他土特产卖得都挺好。明年,村里的200亩猕猴桃挂果了,也把它放到网上去卖。”

杨作东口中的电商平台,就是农村电商的龙头企业四川易田电子商务公司。

目前,我区与该公司合作,大力推进农村电商“村村通”工程,目前已建立农产品电商运营中心1个,在各镇街建立农产品电商服务中心15个,137个行政村基本实现农产品电商村级服务站全覆盖。

农村电商的出现,打破了传统农业的生产、销售模式,在为农民解决销售难题的同时,也为农业产业发展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

区农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将乘着农村电商的东风,引导农业企业和合作社配套建设加工冷藏库、产品包装加工间等,逐渐发展成集农产品生产、加工、包装、运输、销售为一体的全产业链。

同时,充分运用“互联网+”思维,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促进一产业与三产业的融合发展,进一步推动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和果木基地建设,推动以观光、休闲、体验为主的“周末经济”业态发展,让农民的钱袋子变得更加“丰满”。

(记者 刘畅 文/图)

延伸阅读: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