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日报网 > > 正文
铜梁:“一户一策”帮扶 段六合一家走上了脱贫路
来源:铜梁报
时间: 2017-09-06 11:47:11 | 编辑:李振兵

镇村干部为段六合送去猪崽。

段六合(中)一家在新居前合影。

“老段,我们给你送猪崽来了!”9月4日上午,永嘉镇复兴村12社贫困户段六合家里迎来了一位客人——结对帮扶的镇党委委员余发强出钱给他买来了一头猪崽,帮助他发展副业,补贴家用。“政策太好了,谢谢党委政府和余委员,这么帮助我!”现年73岁的段六合没有多少文化,除了一些质朴的感谢话语,他也说不出更多的语言。不过他言语之间的几次停顿,让在场者都感受到了他内心的激动。

命运多舛,段六合算得上是个苦命人。上世纪40年代,他出生在一个贫困家庭里,后经人撮合与比他小6岁的郭永芳喜结连理。不过,妻子郭永芳由于遗传原因,出生后视力就不是很好,即使近在咫尺的东西,她看起来也很困难。婚后,没有文化、没有手艺的段六合靠种植家里的几亩田土为生,郭永芳则在家操持一些简单的家务。

1969年,夫妻俩的大儿子段礼强出生,给这个平淡的家庭带来了一丝欢乐。可是,他们发现儿子遗传了母亲郭永芳的视力疾病,看东西十分困难,让这个家庭蒙上了一层阴影。由于家庭经济困难,夫妻俩没钱送儿子去大医院治疗。

屋漏偏逢连夜雨。四年后,二儿子段礼全出生后又患有先天性智力障碍,被评为三级残疾。就这样,一家四口开始了相依为命的生活。

“年轻时,我劳力还好,靠种田、打点零工勉强维持一家人生活。可现在人老了,毛病逐渐多起来,体力也大不如以前了。”段六合说,现在他患有腰椎、颈椎及高血压等多种疾病,妻子郭永芳的视力也每况愈下,而且伴随多种身体毛病。见这一家人生活困难,一个远房亲戚将大儿子段礼强带到新疆做点零工,勉强能维持他自己的生活。二儿子段礼全则只能在家靠父母照顾。

“老段一家人十分不幸,也确实困难,镇里专门安排我结对帮扶他一家。”余发强告诉记者,段六合为人比较勤劳,还种植了几亩水稻,今年共收获了1500多斤稻谷和1100多斤玉米,加上今天送来的猪仔,一家人生活基本能够解决。

今年6月,听说段六合一家的具体情况后,镇党委书记杨晋和镇长陈树刚专门到其家中看望。当得知其几年前由于经济有限,无法拿出钱来进行农村D类危房改造,现在一家人还“蜗居”在低矮的土墙房子里时,镇里当即决定出资为其改造摇摇欲坠的危房。

“只有短短20多天,我们就组织力量对老段的房屋进行了改造,让他们一家搬进了新居。”同行的复兴村支部书记杜清贵告诉记者,修建房屋的4万多元,还是村干部集资的。同时,村里还组织工人为段六合一家打了一口深井,解决其吃水问题。“目前,老段一家四口享受了农村低保,每个月有1000余元的低保补助,加上镇村每年的救灾救济、民政救济等帮扶,他们家的基本生活已经没有大问题了。”杜清贵说,“下一步,我们准备利用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的契机,大力发展农村‘一条龙’餐饮服务,到时就可以将老段一家介绍去劳务公司帮工,获取一点收入。”

“我们采取了‘一户一策’的帮扶措施,对全镇的贫困户进行了结对帮扶。”永嘉镇副镇长王继伟告诉记者,除了通过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帮扶贫困户外,镇里还安排了所有机关干部对贫困户进行了结对帮扶,摸清具体情况,问需于贫困户。“如贫困户要发展养殖业,我们就送上技术;贫困户要自主创业,我们就送上政策。”王继伟说,在扶贫的过程中,镇里还特别重视思想教育,把贫困户当成自己的亲人,通过晓之以理的交流,让贫困户摒弃“等靠要”的思想,彻底斩断“穷根”。

“政策好呀!感谢党和政府呀!”采访结束之际,言语不多的段六合再一次重复着这样的话语。

(文/图 记者 陈刚)

延伸阅读: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