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日报网 > > 正文
电商巨头京东为何选择铜梁
来源:重庆日报
时间: 2017-08-23 03:34:11 | 记者:余虎 戴娟 | 编辑:周游

即将挂牌运营的铜梁高新区企业服务中心。 记者 戴娟 摄

8月10日,以服务全市乃至西南地区的京东云创新空间和重庆市农村电商公共服务中心在铜梁正式挂牌。而这,距离6月22日京东团队与铜梁正式签约还不到50天时间。

从总面积4000平方米运营场所的规划选址,到装修完善;从全市农业企业组织,到农产品目录的梳理上线,政府部门高效率的配合服务,令京东铜梁项目负责人魏恩赞叹不已:“铜梁项目是目前我们在各省市同类项目中推进最快、最有力的!”

落户铜梁的京东云创新空间和重庆市农村电商公共服务中心,不仅将整合和优化我市现有村、区(县)、市三级电商体系,同时还将通过电子商务技术应用创新、商业模式创新和产品服务创新,孵化一批有品牌影响力的农村电商创业项目,推动全市优质农产品上京东,让全市农业农村工作插上互联网和大数据的“翅膀”。

本月,提出“到铜梁上京东”口号的铜梁招商引资代表团将赴广东、深圳、北京和长三角地区精准招商。

作为国内电商巨头,京东为何选择铜梁?铜梁又何以有底气提出“到铜梁上京东”的口号?

你下你的棋,我布我的局——

一场关于铜梁有什么要干什么的争论

“我们选择京东,绝不只是在铜梁建个京东铜梁馆。”铜梁区委主要领导说,铜梁京东项目一开始就伴有疑问,甚至带着争论。

引进京东项目,首先要弄清楚几个问题:京东是什么,京东有什么,京东能干什么?铜梁有什么,铜梁要干什么?

京东是我国知名的电商,有平台、有商城、有大数据。“但我们什么都没有,只有发展的方向、发展的理念,我们要干什么,取决于我们的发展方向、理念和格局。”铜梁区委主要领导说,多年来,铜梁工业始终缺乏领军企业,也没有像样的产业集群、产业链,铜梁必须在摸清内外两个环境的基础上,明白有什么、缺什么、能够干什么。

铜梁人认识到,在全国全市“一盘棋”大局下,铜梁必须跳出铜梁看铜梁,借助“互联网+”“无处不在、无所不能”的集成作用,让各方资源为铜梁所用。可以说,引进京东项目,正是铜梁走差异化发展道路、实现后发赶超的一次选择。

京东铜梁项目一大亮点是借助京东品牌,与市农委合作筹建重庆市农村电商公共服务中心。通过京东平台,不仅实现我市优质农产品上线京东商城,还将借助京东大数据,引领农业与市场无缝对接、向标准化生产发展,彻底告别传统农业生产过去种什么是什么、想吃什么种什么,这种小而散、没有市场没有标准的状况,从而实现农村生产力二次解放。

同时,铜梁还将与京东共建京东云(铜梁)产业培育中心,打造智能制造基地、生态农产品深加工基地,形成“到铜梁上京东”的“互联网+”新经济的新型实体经济产业集群。铜梁还将以植保无人机为切入点,与京东共同打造无人机应用基地、培训基地。魏恩表示,铜梁京东云项目,不久将达10亿元规模以上。

创新发展的思路,正引领铜梁实现跨越式发展。

以壮大实体经济为目标,铜梁规划了6大产业集群:分别是轨道交通制造、汽车零部件、新能源新材料、大健康产业、智能智造和生态农产品加工。围绕产业集群,铜梁一改过去大水漫灌式的全民招商模式,确立“以我为主”的招商原则,分别成立了6个专业招商组,实施精准招商、专业招商。

由此,一幕幕招商大戏在铜梁精彩上演。

真心帮扶——

“靶向服务”助困境企业“起死回生”

从去年下半年至今,位于铜梁工业园区的重庆昆瑜锂业有限公司经营团队,经历了过山车般的心路历程。

这是一家专业生产金属锂及锂系合金新材料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近年来通过技术攻关,昆瑜锂业进一步掌握了电解、提纯、挤压成型等方面的核心技术,其生产的各类锂带、锂粒等产品,出口至美、英、德、意、瑞士等国家,广泛应用于能源、医疗、航空航天等领域。

然而就是这样一家有核心技术、产品有市场的高科技企业,在发展中,因为银行信贷抵押不足,遭遇资金瓶颈,出现信贷危机,经营一度陷入困境。

就在企业生死存亡间,曾经合作的某上市公司抛出并购“橄榄枝”。为了表示诚意,这家上市公司还拿出2000万元用于昆瑜锂业偿还债务。然而,正在两家企业“你侬我侬”之时,昆瑜锂业十几家民间借贷债权人却向法院申请财产保全,保全的资产主要是机器设备和厂房,这正是企业并购中需要过户的资产。

“这对诚心并购的上市公司来说,犹如当头一棒!”铜梁区高新区常务副主任陈治民坦言,上市公司当即准备宁可损失前期投入,也要放弃并购。合作随即中断。

面对这家深陷债务“泥潭”中的高科技企业,铜梁区成立了由区委书记牵头的协调工作小组,专门协调处理相关事宜,力促并购成功。

“去年昆瑜锂业产量达400吨,同期国内总产量2000多吨,全世界金属锂产量仅5000吨。”陈治民和他的同事们看到了这家企业的前景——如若并购成功,未来3到5年,昆瑜锂业金属锂产量将达到2000吨,无疑将成为行业翘楚。

一面同民间债权人逐个做工作,一面前往上市公司沟通交流,工作小组高效运作。有感于铜梁区大力倡导的“说了就算、定下就干、干就干好”的务实作风,以及真心为企业的服务理念,上市公司决定重新启动重组。

“一旦并购成功,这将是一个多赢的结局。”陈治民感叹道,“昆瑜锂业将实现重生,上市公司有了更好发展,地方政府多了一个优质企业,债权人债务也有了保障。”

铜梁区对昆瑜锂业的出手相助,点对点开展的“靶向”服务其实并非孤例。在区委主要领导看来,工业经济是实体经济,发展实体经济最讲求真务实,最怕华而不实,这就要求政府部门必须坚持问题导向求突破、结果导向求实效,多出实招,真心实意为企业服务,帮助企业排忧解难。

诚心搭台——

“平台服务”推动企业优势互补

7月27日,位于铜梁高新区内的重庆环际低碳节能技术开发有限公司董事曾云良多了一个身份。

这一天,铜梁高新区企业家顾问委员会正式成立,他和来自中科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重庆大学等科研院校专家学者,以及中车轨道交通等铜梁高新区企业家共29人受聘为铜梁高新区企业家顾问委员会委员。

尽管最近很长一段时间,曾云良因为企业发展受制于资金问题,一直处于瓶颈期有些头痛,但他对这一新身份,仍充满了期待。上世纪90年代重庆大学热动力专业研究生毕业的曾云良,希望以自己这么多年在企业节能环保方面积累的经验,为铜梁高新区工业企业提供帮助。

更令曾云良高兴的是,自己公司所面临的发展瓶颈,也是顾问委员们今年计划突破的课题之一。

陈治民说,搭建顾问委员会这一平台,是希望顾问委员利用自身优势,充分发挥“参谋部”“思想库”和“智囊团”作用,围绕高新区规划建设、招商引资、产业发展、科技转化、人才引进等多献良方良策,为铜梁实体经济发展寻求破局之路。如何打破金融瓶颈支持制造业等实体经济发展,尤其是技术和市场前景好的企业项目,研究扶持措施,助推其做大做强,便是顾问委员会今年的重点任务。

成立顾问委员会,只是铜梁区推动企业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举措之一。在即将挂牌运营的铜梁高新区的企业服务中心,记者看到,总共2700平方米的场所,还专门设有高新区领军企业产品展示平台、报告厅、会见厅以及每层楼的咖啡间。

陈治民表示,目前铜梁高新区有400多家工业企业,占全区90%以上,但企业之间互相依存度并不高。比如高新区内一家包装企业,周围有几百家企业,却没有一家是其客户;同时园区内有几十家汽车零部件企业,但企业间相互配套依存度也不高。

“企业服务中心可说是企业家之家,更是辖区企业相互交流学习的平台。”陈治民说,通过对平台的打造,将提升企业相互配套依存度,通过打造产业集群,推动实体经济做大做强。

用心创新——

“后台服务”成就“企业少跑路、数据多跑路”

8月底,25岁的古元园将以铜梁高新区企业服务中心企业服务专员的身份上岗。在这之前,她是铜梁工业园区的一名公务员,主要联系建设系统的政府部门。这些天,她在完成培训后,正对涉及企业办证审批多个部门缩短办事时限后的业务流程进行熟悉。

对地方而言,营商环境就是竞争力;对企业发展而言,效率就是生产力。今年4月,铜梁区委区政府对行政审批流程进行调研,梳理后发现,一个项目从签约到开工,常规常态下需要268天。“时间太久,有可能令企业商机稍纵即逝。”陈治民说,为了进一步提高办事效率,铜梁区委区政府深入推进多部门集成创新,用心研究行政审批的流程再造,实施行政审批流程再造和“互联网+单一窗口”,建立网络行政审批系统,实现一号申请、一窗受理、一网通办,行政审批事项办理时限平均可压缩50%以上。

企业服务中心也即企业一站式服务平台,这里集中所有行政审批事项。陈治民解释说,从项目签约开始,服务中心将明确一名专门工作人员,为企业实施“保姆式”“一站式”服务。这名专门工作人员便是企业服务专员,企业服务中心共设有6名服务专员席位,而每名专员还配有两名工作人员。“全流程”服务涵盖企业入驻建设、建成投产、经营发展全过程,以及办证办件、科技创新、人才培训、交流合作等全领域。

“正如智能手机,技术越先进,人们操作越简单,但其实后台程序越复杂。”铜梁区委主要领导说,铜梁正致力打造卓越的营商环境,希望企业办事能做到像智能手机那样操作便捷。政府通过“线上+线下”服务,实行“全网通办”网上审批,网络服务平台与服务专员无缝对接,让企业“只进一家门、只跑一次路、办完所有事”,真正实现“让数据多跑路,企业少跑路。”

延伸阅读: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