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天里,重庆自贸区带来哪些变化

来源:重庆日报 记者:陈钧 通讯员 谢力 编辑:王俭林

POST TIME:2017-08-19 03:44:20

在吸引企业落户、优化营商环境、建立区域联动发展机制三方面,大力助推我市内陆开放高地建设

 

寸滩港集装箱堆场。 (本报资料图片)

7月9日,重庆自贸试验区正式挂牌满百日了。这100天里,重庆自贸试验区都做了些什么,为内陆开放高地建设带来哪些探索和贡献?

本报今日就从吸引企业落户、优化营商环境、建立区域联动发展机制这三大方面,为你逐一盘点。

日均落户企业逾60家

事实上,自贸试验区的长远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有赖于招商引资所产生的聚集效应。

自贸效应给重庆招商带来的正向影响正在凸显。有关数据显示,挂牌成立以来的100天里,重庆自贸试验区范围内日均落户企业逾60家,新增企业累计达6492户,占整个重庆市新增企业比重10.3%,资金总额449.29亿元,占重庆市比重14.3%;其中新增内资企业户数6386户,占重庆市比重10.2%,人民币资金总额395.81亿元,占重庆市比重14.5%。

在项目方面,同期落户重庆自贸试验区的项目达到304个,投资总额达到1824.9亿元。

重庆更大的优势体现在对外资的吸引力上。

据统计,重庆自贸试验区同期共吸引外资企业106家,注册总资本达到7.75亿美元。

“重庆虽然处于内陆,但区位优势比较明显,作为西部唯一的直辖市,其所拥有的各方面优势对企业投资扎营有一定吸引力。”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党委副书记、上海自贸区综合研究院秘书长尹晨表示。

作为重庆自贸试验区的核心承载区,两江新区充分利用自由贸易带来的投资便利化贸易便利化效应,全力招商。两江自贸办提供的数据显示,截至6月底,自贸试验区两江新区范围内正式签约项目118个,投资金额726亿元。

为了打造全球投资目的地,顺应自贸区规则,两江新区出台了更具震撼性的4个“黄金10条”。8月8日,两江新区召开新闻发布会,正式对外发布招商引资4个“黄金10条”新政策,涉及先进制造业、金融业、总部经济及科技创新等4大行业。此举在海内外引起强烈反响,掀起重庆自贸试验区挂牌以来第二波招商热潮。

企业注册时间缩减至72小时

内外资企业数量的迅速增加,与重庆愈发优越的营商环境密不可分。

虽然挂牌时间不长,但是重庆自贸试验区的各项改革创新工作已经渐次展开。记者了解到,重庆自贸试验区确立了投资以自由化、便利化为核心,贸易以便利化为核心,金融以服务现代化和结算便利化为核心,监管方式以深化“放管服”为核心的制度创新重点,形成了投资领域31条创新措施,贸易领域48条创新措施,金融领域38条创新措施,事中事后监管24条创新措施。

与此同时,重庆还出台了《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鼓励外商投资的若干政策规定》,推出11项针对外商投资的鼓励政策。

一系列政策迅速推动了重庆自贸试验区营商环境的改善。据重庆自贸试验区办公室相关人士介绍,目前一家企业在自贸区试验区成功注册仅需三道程序:受理—审核—发照,其中审核环节主要包括核名、企业申请表及申请材料提交、发放通知书通知注册等方面,一般的内外资及合资企业注册都能在72小时内完成。

除此之外,重庆自贸试验区各片区以及重庆海关、国税等单位也纷纷出台系列优惠措施,助推自贸试验区的发展。

以重庆自贸试验区两江片区为例,其先后出台了《两江新区行政审批绿色通道服务实施意见》及企业注册登记、项目建设管理并联审批等绿色通道服务等制度,企业注册登记审批时限从20个工作日压缩至2个工作日;全面推行“多证合一”改革,“五证合一”办理已实现100%全覆盖。

重庆海关在支持重庆自贸试验区建设上也提供了诸多扶持措施。记者从重庆海关获悉,截至7月底,其支持自贸试验区发展的22条措施已经全部落地。

“从收集的反馈信息看,我们在全国首创的‘三自一简’最受企业欢迎和好评:通过建立丰富的商品资料库,重庆关区已实现了海关特殊区域内企业自主备案,自动审核率达到98.1%;允许企业自主核算周期内业务数据,并采用自主申报缴税方式完成补税,企业核销作业工作量及时间减少三分之二……如今企业单个业务办理时间也由原来的2-3天变为线上一次办结。”重庆海关加工贸易监管处处长王文捷表示。

探索建立区域联动发展机制

重庆自贸试验区需要完成7大项改革政策和151项改革措施,其中属于第三批自贸试验区共性改革举措占比75%,剩下的25%则属于重庆个性化改革措施。

“重庆方面的个性化改革措施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推进‘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联动发展,二是推动长江经济带和成渝城市群协同发展。”重庆自贸试验区办公室相关人士称。

对于上述两方面的个性化举措重庆已经给出了实施路径:在推进“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联动发展方面,将加快构建多式联运现代物流体系、以“渝新欧”为重点探索建立“一带一路”倡议政策支持体系,探索陆上贸易规则话语权制定;在推动长江经济带和成渝城市群协同发展方面,则将积极探索建立区域联动发展机制,促进区域产业转型升级,增强口岸服务辐射功能。

引人关注的是,重庆自贸试验区正尝试形成自有的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据介绍,在通关机制上,西永综合保税区的创新已经得到了认可。该综保区在全国首创了多次进出境研发用样机免于办理强制性认证监管制度,以帮助企业快速完成产品开发、测试、定型,促进企业产品更新换代;同时,西永综保区还在探索国际铁路行邮、国际铁路供应链金融、国际铁路外贸综合服务、国际铁路冷链进口等方面的新规则。

此外,重庆自贸试验区与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的联动发展,被国务院督查组作为经验写入了督查报告。

“接下来,我们将进一步深化行政机制体制改革,深化负面清单管理和口岸开放,聚焦内陆开放高地建设和深化行政体制机制改革两项重点任务,一体化推动自贸试验区建设和中新示范项目实现新突破。”重庆自贸试验区两江片区相关负责人称。

网站首页 | 重报集团 | 日报简介 | 关于我们 | 广告业务 | 投稿信箱
Copyright © 2000-2012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中区较场口85号大元广场4楼 邮编:400010 广告招商:023-63907707 传真:023-63907104
渝ICP备10202276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渝B2-20030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