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日报网 > 要闻 > 正文
石柱古诗探秘:水宿五溪月 霜啼三峡猿
来源:重庆日报
时间: 2017-08-18 02:39:10 | 记者:黄琪奥 | 编辑:王俭林

石柱县城内的秦良玉雕像。

秦良玉陵园里的秦良玉墓。(石柱土家族自治县文管所供图)

一首民歌《太阳出来喜洋洋》,让地处渝东南的石柱土家族自治县广为人知。

追根溯源,我们不难发现,自唐武德二年(619年)置南宾县以来,石柱已有近1400年的历史。明末清初,带兵北上勤王的女英雄秦良玉更是让这里名震华夏。

那么,到底有多少文人骚客曾在石柱吟诗作赋?这些诗歌的背后又有着怎样的故事?近日,记者来到了石柱,在当地专家的带领下,试图描绘出一幅属于这里的古诗地图。

李白是诗咏石柱第一人?

757年的一场动乱,不仅让唐玄宗的幼子永王李璘命丧黄泉,也断送了一位中年人封侯拜相的美梦。他虽逃过死罪,却被流放夜郎(今贵州)。

“这位中年人就是李白,在流放夜郎的过程中,他经过石柱,挥笔写下一首《送赵判官赴黔府中丞叔幕》,这是现有文献中,最早描写石柱的诗歌。其中的‘水宿五溪月,霜啼三峡猿’,成为最早描写石柱及其周边地区的诗句。”1200多年后的今天,站在石柱万安山上,石柱文物专家蒋屏不无感慨地说。

难道在李白之前,就没有人留下关于石柱的只言片语?

蒋屏表示:“事实上,早在秦汉时期,这里的古人就开始进行诗歌创作了,民歌啰儿调更是成为唐代《竹枝词》的母本之一,意义重大。不过,因为长时间的战乱,这些诗歌大多已失传。”

“现存于文献的描写石柱的古诗有200多首,但这些诗歌大多创作于明末清初,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当时的政局日益稳定,石柱一带的经济也得到长足发展,自然吸引了大批文人来此吟诗作赋,石柱的诗歌创作也由此迎来了一个小高潮。”蒋屏说。

“纵观这些诗歌,我们不难发现,咏人的诗歌比较多,咏物的诗歌比较少。”蒋屏说,这些诗歌为我们研究古时石柱的风土人情提供了丰富资料。

“可怪南宾第,同时气不齐。秋阳愁晦暝,大雨散云霓。北鄙摇轻扇,南方拥败绨。一江殊景象,物理却难稽。”清代诗人史钦义在《咏石柱天时》中为我们生动地描绘了古时石柱的天气;另一位清代诗人张凤翥在《和王荣绪赏二所亭梅花诗》中,用一句“劲处漫留脂粉色,妆余犹带雪霜容”,描写出石柱玉顶山桃花盛开时的美丽景象。

与李白有关的太白岩

记者翻阅2006年出版的《诗咏石柱》一书时发现,其中描写石柱风景名胜的诗歌,大多都提到了同一个名字——太白岩。

太白岩究竟是何处?难道它真与李白有关?

“太白岩就是现在的万安山,它的得名还真与李白有关。”同行的重庆市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陈鱼乐说,据史料记载,李太白在流放夜郎途中,曾在石柱小住过一段时间。一天,诗仙信步登上了万安山,只见山径幽幽,林葱木郁,于是触景生情,在山崖上挥毫泼墨,题诗一首于石壁,万安山也因此闻名遐迩。

“由于时间久远,李白所题诗歌的具体内容已不可查。清乾隆五年(1740年),石柱土司马宗大书刻‘太平岩’三字于万安山石岩上,这里也正式改名为‘太白岩’。”陈鱼乐说。

太白岩是古代石柱八景之一,吸引了众多文人骚客来此游玩。清代石柱土司舍人(地方官职)马斗熭在组诗《石柱八景》的《仙崖古迹》中,用“名贤文字神常在。尚论赓歌合宋唐”表达了对李太白的仰慕之情。清乾隆年间的石柱同知王萦绪在《丙申建祠作亭落成重阳游太白岩题》中,用“山环水绕市城铺,楼阁田园入画图”描绘了太白岩的美丽景色。

那么,现在的太白岩是怎样的景象呢?记者从石柱县城出发,驱车约10分钟后,来到太白岩下,举目四望,除了郁郁葱葱的树木外,却并未发现题诗的崖壁。

“由于风雨的侵蚀,李太白当年题诗的崖壁早已不见踪迹。”陈鱼乐说,“不过在太白岩上,却出土了石柱年代最久远的碑记,上面详细记录了南宋宝祐五年,时任南宾县令的刘济川游历太白岩的情景。”

良玉芳踪何处寻

在描写石柱的古诗中,提到最多的莫过于从石柱走出去的巾帼英雄秦良玉。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1630年的那场清兵入关,不仅成就了“白杆军”的赫赫威名,更让秦良玉的名字名震华夏,她因此获得了崇祯皇帝的亲自召见。在召见的过程中,崇祯皇帝还作诗称赞她——由来巾帼甘心受,何必将军是丈夫。

秦良玉的事迹自然引来众多文人骚客来此凭吊。当记者随蒋屏来到位于回龙山上的秦良玉陵园时,却意外地发现这里有两座秦良玉墓。一座墓的碑上写着“马母秦氏贞素之墓”的字样,另一座墓的碑上却写着:“秦良玉之墓”。

到底哪座墓才是秦良玉的葬身地?

“这两座都是秦良玉的墓穴,但秦良玉尸首是否在此,就很难说了。”蒋屏说,原来,秦良玉去世之时,当地盗贼横行,社会动荡不安,为防盗墓贼,在其发丧之时,共有48口棺材同时上山分赴48座墓穴,除了一支小队赴秦良玉老家忠县之外,其余47座墓穴都分布于石柱境内。因此,秦良玉的真墓在哪里,就成为一个不解之谜。

“由于回龙山为秦良玉家族墓地所在,按照我国古代生死合一的传统来看,这里很有可能是她的真墓,故其死后,来回龙山凭吊她的文人络绎不绝。”蒋屏说,与袁枚、赵翼并称为“乾隆江右三大家”的清代著名诗人蒋士铨在《明史杂咏良玉》中,用一句“可惜官家相见晚,中原谁及女将军”,表达了对秦良玉的缅怀之情。

清道光年间进士、曾任直隶按察使的金应麟拜谒秦良玉墓后,在《明石柱营抚使秦将军良玉赞》一诗中用“鬓影云争,眉痕月欠。八阵精图,六韬郎鉴”的诗句,还原秦良玉带兵作战场景的同时,也对其一生进行了高度评价。值得一提的是,这首48句共384字的诗文,是现存文献中,最长的描写石柱的诗歌。

不过,当记者跟随蒋屏走进陵园时,却发现本应树立在神道四周的石翁仲倒在路边,显得有几分落寞。

这样的情况有望在近年内得到改善。据蒋屏介绍,《秦良玉陵园保护规划》已经出炉,并已纳入重庆市三峡后续工作规划实施项目库。按照规划,当地相关部门将对陵园的山门、藏经楼等进行修复,“还将围绕秦良玉陵园,打造一座石柱土司城,让更多的人了解石柱土司文化。”

延伸阅读: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