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日报网 > 环渝 > 正文
风雨九秩志不改 老树新枝花更红
来源:重庆日报
时间: 2017-08-08 02:16:59 | 编辑:周游

    南充高中首任校长吴玉章

    南充高中举办2017第七届全国中小学写作高端论坛

    南充高中校史研究课题组

    1927年创作的四川省南充高级中学校歌

2017年,四川省南充高级中学建校90周年。

风雨九秩志不改,老树新枝花更红。90年来,由著名革命家、教育家张澜与吴玉章联手创办四川省南充高级中学,守护着红色的荣光,延续着革命的风骨,写下了川北教育一段跌宕起伏的历史。

从某种意义上说,触摸这座学校的文脉,可见一座城市的厚重。

红色血脉 两位教育家的交集

四川省南充高级中学嘉陵校区,正对校门处的两尊雕塑,记录了这所学校不平凡的历史。

一边是南高创始人之一的张澜,雕塑旁的弧形石头上雕刻着其名言:“死者不死,生勿虚生。”另一边则是南高另一位创始人、首任校长吴玉章。

张澜是前清的廪生,于光绪年留学日本。1904年归国,30多岁的张澜创办南充县高等小学堂,是川北地区最先兴办的一所私塾学堂。当时,张澜从日本运回来许多日文科学新书、图谱和标本、仪器等教学教材,并把自己的私人大量藏书也搬到学堂的图书馆,供学生阅读。

在办学中,张澜嫌旧的“修身课”老儒言论迂腐,改为自己亲自讲。他所讲的也是经史格言,但不是理学家那一套,而是鼓励学生奋发有为,自强不息的一类古籍成语。在教学中,张澜在黑板上书写讲义,学生认真照抄。有学生发现张澜校长“格致课”(类似今天的科普课)讲稿的封面上,书写着“半明白先生”5字。张澜自署为“半明白先生”,是一种虚心自律的精神,这也可说明他品德高尚,为人师表。

张澜与吴玉章同为我国著名的革命家和教育家,一个被称为“康梁党羽”,一个被称为“时务大家”。1911年四川保路运动,将两位贤良才俊推向了时代的风口浪尖。

张澜与吴玉章从1919年开始交集,是年3月,国内掀起新民主主义革命,许多有志青年赴法国勤工俭学。

当时,川籍贫困青年很多,留学费用非常困难。负责西南地区留法勤工俭学的吴玉章写信向时在北京述职、设立“四川省长行署”的张澜求助。张澜以“四川省长”名义会同教育总长傅增湘联名,商请交通部拨川汉铁路股款利息,一部分作为华法教育基金,一部分借贷给川籍学生。

1925年秋,嘉陵道尹熊光鬻和南充驻军师长何光烈,召集所辖各县教育局长会议,决议于南充筹办一所高中(时称“嘉陵高中”),当即委任杜象谷为筹备主任,划城郊莲花池北侧的南充蚕桑局公地和报恩寺庙为校地,开始着手筹建。

筹建中,何光烈还特邀吴玉章前来担任校长。

5月,吴玉章前来南充,借机宣传地方自治,并举办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讲座,公开在各校讲演、宣传马克思主义。

1926年张澜又聘请吴玉章等革命家和学者名流来校讲学。吴玉章襄助张澜办南充为川北自治试点县,担任“川北自治讲习会”讲师,并任南充高中首任校长。

1938年,张澜与吴玉章同被遴选为第一届国民参政会参政员。在武汉出席会议期间,吴玉章引荐张澜第一次拜会了周恩来。后来,张澜受周恩来嘱托,回乡后在南充创办富有革命朝气和民主气息的私立建华中学,为革命培养人才。

直至1950年,两所学校为培养社会主义新的接班人接受了时代的“联姻” 四川省立南充中学校和私立建华中学合并,定名为川北南充高级中学。1953年,更名为四川省南充高级中学,并被列为省重点中学至今。

厚重历史 凝练学校精神内核

在《四川嘉陵高中校史·序》清晰地记载:“国家与学校厥有二义:一为保持固有文化道德,已发扬其独立精神;一为启迪知识理想、训练技能习惯,以谋社会之永存与进步。是故因材设教,各尽其能,诚为当务之急。挽近教育迥异曩时,举凡行政组织学科范围以及教学方式均随社会需要而日新月异、际茲激变,苟于设教方针而无明确认识事等,徒劳无一是处。”

由此,南充高级中学深植学校精神和校园文化,秉承吴玉章“品端学粹,贡献于吾国社会”和张澜“责在人先,利居人后”的箴言,以文化人、以文育人。“欲定教育之方针,应先精研人群之活动,顾处茲社会之中,人群活动其变化乃不可端倪。缕析条分,良非易事;且亦无须何则其末,虽殊其本,则一舍异取同,抽出共有之基本要素,而衡量之,斯为得矣!”因此,每一年的新教师入职培训、新生入学教育上,都要接受到南高历史的熏陶。

“社会中各个人生活效率之高低,恒视其身体之健康与否为准。身体健康则生活能力益增,反之,则徒为社会之累。自家庭以至于国家,人类不知参加于若干团体中,以为其组织之一分。成年以后,或事工作、或事生产,即不能为群众谋福利,亦须发愤自强以求个人生活之解决;劳作之余休暇,斯尚善用之者,不惟增益个人之快乐。”

如今,学校厚重的精神文化和管理理念已经融入了每一位南高人的血液并根植于这片教育沃土中,成为了强化和丰富学校内涵发展,吸收前辈精髓,奋力前行的不竭动力。

嘉陵高中 奠定川北名校风采

据嘉陵高中史料记载:民国十四年(1925)秋季,(国民)政府召集嘉陵道下属各县的教育局长,聚在一起商议筹办嘉陵高中一事,划定顺庆城区北边郊外的莲池(今北湖)附近作为(嘉陵高中)的建校址;并委任杜象谷为筹备主任,负责设计与绘制样图,并召焦工匠修建。拟定先修建礼堂、教室、寝室等房屋。建校工程开工没有多久,战事爆发;战火熄灭过后,残留废毁的砖瓦,剩下的就没有多少了。这是学校创立的初始情况。

民国十五年冬季,十一师的罗师长驻防嘉陵道,有鉴于学校旧址的颓败,废弃了实在可惜,加上高中应该尽快设立,于是咨询并吁请前任嘉陵道尹刘冕接收这所学校,兼任学校的校长一职;并且拨发建筑费、土地购置费共计53400元,除原址占地之外,另外添购附近的农田,共计形成达60多亩的矩形规模,并且立即在圈定范围内创建。从事修建的工程,计划肂造一座大礼堂、一通教室楼房、大礼堂左右的两栋洋式楼,其他用于沐浴、会议吃饭、自习等的房舍和教职员工院落,也按照学校的需求,一一修建。只是,学校的位置远远地处在城郊之外,原有的道路过分迂回曲折,于是拨款2000多元,铺设高中路,这条路从校门口直到城北外,路边种上柳树,这样,翠绿树成荫相对成行排列;学校南边与莲池相接,该池方圆百亩,莲荷与鸡头(睡莲中的一种)丛丛簇簇生长,鸥鸟鹭鸶或飞翔或栖息……

如今,南高90风华,一代代南高人始终恪守先辈箴言,用心传承文明,用行成就未来,励志笃行,辛勤耕耘,与南充这片古朴而灵动的土地相互守望,相互成长。

■链接》》

南充高中校史研究课题组最新成果

据四川省南充高级中学校史课题组查阅史料发现,在民国十七年(1928年),原四川嘉陵中学开办第一任校长刘冕,毕业于日本早稻田大学;第二任校长叶方镇,毕业于复旦大学;前后有14位教员分别毕业于北京大学(1人)、北京师范大学(4人)、北工大(1人)、北农大(1人)、四川大学(4人)、中华体育专门学校(1人)、四川美术专门学校(1人)、四川高等学校(1人)。

唐一 陈小雪 图片由四川省南充高级中学网宣科提供

与莲子比其清洁 与江水并其汪洋

“漾漾莲池水,浩浩嘉陵江,我校卓立江之湄池之旁,矢以诚勇,养成我完全人格,与莲子比其清洁,与江水并其汪洋。”

这是南高1927年建校时的校歌,教育先辈们“诚勇”之姿态,“人格”培养之注重,让我感慨万千。建校伊始,学校就不是把分数作为唯一的追求,而是以“诚勇”为校训,注重养成学生完全人格

校歌的作曲者张伯农先生,就很好地诠释了这一点。他是我们学校1927年的国画与音乐教员,不仅制造了中国第一把小提琴、成为四川教授小提琴的第一人,张老师还默默攒下薪金购买材料自制急需的教学仪器,课余之暇他做出了圆规、磨透镜、储电池、充电机等。特别是他在经历了3年20多次实验失败后,制成了中国第一台“万分之一化学分析天平”,被誉为“成都的爱迪生”。这位文理兼修的学者、纵横在科学与艺术两个领域的大家,让我们看到了南高人在完成个人生命怒放时的执着与顽强。

九十年薪火相传,南高人既追求自我“卓越”,更在社会群体中用行动书写“诚勇”。我们来看几幅画作:纯真的笑容、好学的眼神;恬淡静谧的乡村屋舍,勤劳耕作的农民身影,无不彰显着画家对不同生命状态的敬意。它的创作者,还喜欢登山、摄影。这个文艺青年却是中国“华龙一号”的总设计师,南充高中81级校友邢继,他率领一批勇士成功完成我国第三代自主核电全球瞩目的“成人礼”。这被视为中国制造的国家名片,“一带一路”的关键支撑。

我深深地为这样的南高人骄傲,他们既沉醉于自己的专业,又在生活中肆意挥洒真性情,他们活得恣意盎然,将个性与群体性完美地融合,在入世的担当与出世的洒脱中找到生命的平衡点,也许,这就是我们需要养成的“完全人格”。

我以为,一所学校的气质会融入到学生和老师的秉性中,一所学校的理念会在学生和老师的身上留下独特的烙印。上面,我讲的两个人,一个是南高教员,一个是南高学子;一个是启蒙者,一个是传承者。虽在时间轴的两端,镜头里却闪现着共同的名字——南高人。

从今天起,你们便成为了最年轻的南高校友。衷心地希望你们在新的旅程中既能保有独特的个性、活得有趣,又能在群体中找到自己的价值与意义,如莲子般高洁,如汪洋般浩瀚,这才是南高人对“完全人格”的最好接力。

——南充高级中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涂刚在2014级毕业典礼上的讲话(节选)

延伸阅读: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