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京中关村第二小学一位家长在网上发文,称其孩子长期遭到同班同学的欺凌,已出现失眠、易怒、恐惧上学等症状。而该校有老师则认为此事不过是“过分的玩笑”。当前,海淀区教委回应,目前正在了解和处理该事件中。(据《海南特区报》)
校园屡屡爆出欺凌事件,这可不是“玩笑”,而是悲剧。数据显示,2014年至2015年,被媒体曝光的校园欺凌、暴力事件就多达43起。而粗略统计今年上半年由媒体公开报道的校园暴力事件,竟已多达20余起。尽管施暴者不过是群孩子,但透过不堪入耳的谩骂与见血的拳打脚踢,社会必须正视深藏于孩子们心中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这种靠“秀肌肉”彰显实力、凭拳头摆平事端、以侮辱他人为乐的霸凌心态,不仅伤害受害者心灵,也会助长施暴者的不健康心态,其危害不可小觑。
遏制校园欺凌,需要学校、家长、司法等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需要依法惩戒和教育引导疏堵并举。尤其是学校,要更加积极担负起教书育人的职责。此外,家长是孩子的第一老师,每位家长都当认真审视自己言行举止,做好表率。只有全社会共同努力,向校园欺凌说不,孩子们才会有个良好的成长环境。
张玉胜 (作者系河南职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