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精选|
  • 重庆|
  • 深读|
  • 观点|
  • 渝视频|
  • 区县|
  • 视觉重庆|
  • 乡村振兴|
  • 成渝|
  • 智慧|
  • 开放|
  • 更多+
  • 重庆日报网 > 正文
    别将“社会事务”都塞给教师
    南方日报 默 达
    时间:2024-04-25 10:24

    上课没有填表多,各类活动凑一窝……基层中小学教师面临的职业困境需要有效的解决方案。近日,中央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秘书组印发通知,对开展规范社会事务进校园为中小学教师减负专项整治工作作出明确部署,引发广泛关注。

    此次专项整治有着明确的范围和目标——集中整治与教育教学无关的活动和工作随意进入校园情况,以及社会事务进校园过程中重留痕轻实效的形式主义,这也是近年来多地教师反映较为强烈的问题“重灾区”。通知对“社会事务进校园”提出了四项任务,包括系统摸排制定准入标准、建立审批报备制度严控总量、审核具体方案提升质量、常态化规范社会事务进校园工作,旨在通过建立健全社会事务进校园审批报备制度和监督管理长效机制,营造教育教学良好环境,切实减轻教师负担。

    社会事务大多源于与学校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上级部门。从内容看,许多社会事务本来是上级部门的“活”,如宣传普法、防火灾防溺水、人口普查、健康报备,甚至还包括了催缴社保、扶贫筛查,等等。实质则是,学校作为社会宣传教育的关键场所,因其联系学生及家长的作用而承担了过多的职能。

    学校该不该承担一定的社会事务?自然是应该。但学校不能什么任务都承担,更不能将这些与教育教学无关的任务都推给教师来完成。教师有自己的教学任务和工作节奏,这就要求上级部门连同学校建立常态化机制,审核具体方案,根据工作实际整合,严控活动范围和时长。至于其中部分重留痕、轻实效的形式主义“任务”,诸如点赞打卡投票、迎接检查等,本就不应该存在,遑论让教师在它们和教学之间做选择。

    该承担哪些责任,又该拒绝哪些事务?通知中建立社会事务“白名单”的表述值得关注。事实上,此前已有多地就基层教师减负进行探索,陆续出台诸如“五必须五严禁”“20条清单”等地方文件,取得一定效果,但也有部分教师反映“没有落到实处”。

    社会事务千千万,与教育教学无关的终究是多数,单靠禁止只能以类为单位,具体到细节问题难以解决。此次提出建立“白名单”并严格审批报备制度,则是为了严控省、市、县三级社会事务进校园总量。有破有立,将社会事务范围限定得更为具体,压实到责任单位和个人,名单之外的不予支持,有利于形成长效机制,同时提高社会事务的质量。

    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需要各方关怀和重视,也应有自己的成长空间。通过专项整治工作,把好社会事务进校园的关口,形成监督管理长效机制,可期将减负落到实处,切实提升师生获得感。

    编辑:刘咏     审核:张燕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
    网站首页 | 重报集团 | 关于我们 | 广告业务 | 投稿信箱
    Copyright © 2000-2022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广告招商:023-63907707 传真:023-63907104 举报电话:023-63823333 12377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号:(署)网出证(渝)字002号 渝ICP备17015920号